张希孟身在扬州,朱元璋是请他来收拾残局的,可是自从张希孟推荐了汪广洋之后,他就没什么动作了。

    只是偶尔抽空,在扬州街上闲逛。

    去瓜洲渡口看看,去商行转转,酒馆茶摊,张希孟也不放过。逛了大半天回来,他通常会把记在脑子里的商品物价,详细写成一份清单,然后再安排人,送去应天。

    自始至终,张希孟干的也就是这件事。

    然后朱元璋的面前,就摆着一堆价格清单,一天挨着一天……乍看之下,还发现不了什么,可是十几天连续起来,就能看到一条明显的曲线。

    尤其是食盐,就更明显了。

    扬州城是最初靠着常平仓,出售食盐的地方,也是最先叫停的。

    随后新盐法推行,各地陆续降价,扬州竟然无动于衷,甚至还有逆市上扬的意思……直到朱元璋下旨抓人,抄了两淮都转运使司,扬州有了动静。

    盐价没有下跌,反而向上升高,达到了七十文一斤的天价,几乎翻倍。

    随后就有十几家盐商被抓,直接押解到了应天。

    随着盐商被抓的,还有扬州官吏,一共二十几人,也都押解到了应天。

    这下子扬州城沉默了。

    原来真的有一股力量,能对顽固的盐商集团下手,大家伙都在拭目以待。

    随后食盐送到了扬州,原来几个常平仓的官吏,负责出售食盐。

    同应天一样,都是七文钱。

    翘首以盼的扬州百姓,纷纷前来排队,大家伙呼朋引伴,扶老携幼,赶到了常平仓。

    当背着食盐离开的时候,有不少百姓,眼圈泛红。

    妇人甚至失声痛哭。

    原来不是做梦,真的便宜了!

    百姓们喜不自胜,宛如过年一般。

    张希孟默默观察着,他很快确定下来,当盐价下来之后,民间的怨愤全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都是赞颂,觉得天子果断,贪官污吏无耻,他们和商贾勾结,沆瀣一气,把食盐的价格弄得那么贵!

    敲骨吸髓,丧尽天良。

    现在就看着陛下,怎么处置他们,一个个全都该千刀万剐。

    看到了这里,张希孟也松了口气。

    历史上的朱元璋,可比现在狠辣多了,一轮轮的大狱,几乎都没有停止过。

    可问题是不管朱元璋如何大刀阔斧,杀一个天翻地覆,洪武朝的民生恢复,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