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业,也是被急促飙升的钢铁需求被逼出来的,其实李默手中并不缺好的铁矿,加拿大一座,澳大利亚两座,吕宋两座,还有已经探明并且定位,甚至还派出了工程兵带着炸药前往加速开采茂山超大型铁矿,再加上刚到手的海南两座铁矿,以及陆陆续续从美国直接购买钢材,他手里并不缺矿源,如果算资源总量的话,甚至超过了卡内基和摩根两位加起来的总和!

    但问题是,这不是二十一世纪,没有动辄几十几百吨的先进开采设备,完完全全需要靠炸药,铁镐,人背马扛,资源总量并不能快速转变为现材。

    之前土地狭小,李大少爷只陆陆续续建了几个小型炼钢厂,夺得了东北后,葫芦岛和鞍山也正在建设两个大钢铁厂,可以说在产能上已经做好了准备,但矿石运输缓慢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年头最好的万吨级远洋运输船,最快也不过十节左右的航速,从澳大利亚过来单程就需要一个月,加拿大也需要十几天,所以除非是茂山和东北境内几座铁矿立即加大投产,要不然恐怕还是无法缓解急剧增加的钢铁消耗。

    所以李默便把主意打到了铝上,铝比钢软了很多,可塑性强但也意味着无法代替各国最热爱的钢材,所以还没有进入决策者们眼中,要不是铝合金被提前研制出来,估计李大少爷也不会投入太多的关注,但用来代替例如罐头等铁皮制品还是绰绰有余的,一战后铝材之所以成为主要材料,也是因为一战消耗了太多钢铁资源后,大家最后才不得不把目光投到了铝材上。

    当然,除了更坚硬,耐热性更好的铝合金没有被研制出来外,各国对铝材不重视还有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电力!

    提炼铝是要用电的!

    虽然电解铝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1894年就出现了,但这个办法无法大规模推广,就是因为目前电力还属于奢侈品。

    即便是如今各国也开始建设发电厂,但被李大少爷扒了层专利费皮后,也不舍得拿本就建设成本高昂的电厂用于电解铝消耗,要知道即便在后世的电力发达时代,铝业也属于高耗能,属于受限制产业。

    只有对电力投资兴致盎然的李大少爷,和电力狂人特斯拉这对组合,才会毫不吝啬的拿电力来做工业消耗,尤其是李大少爷,对电气化的痴迷简直已经到了让政务院深恶痛绝的地步,根据他的命令,用蒸汽机皮带带动的机床要改成电动的,用内燃机带动的机床也要改为电动,电锯,电锤等等电动工具,也都已经扔给了机械试验室。

    没有人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