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还加上了德国的8亿,俄国的1亿,和自己强行靠武力挖出来的英国与奥斯曼的共8亿,也就是说只出口了17亿商品,其中多半都是低附加值和资源类。

    工业出口中前三项依然是汽车,成套大型交流发电机和电子产品,造船上稍微有了些起色,接到了二十艘万吨货轮的订单,其中五艘是欧洲船东订购的,这也算是个不小的突破了。

    除了经济外,其它数字到时让他开心不少,首先是钢铁产量,美国依然傲视全球,达到了3000万吨,德国1800万吨紧随其后,大西北钢铁厂陆续开工后,新华顺利超过英国,并且一举飙升到了1500万吨。

    至于统治地位的石油和铜等稀有资源储备,以及提早发展的铝,钨等倒是遥遥领先于美国,当然,最早开始的电力革命也让新华的发电总量达到了美国的1。5倍!

    这份厚厚的数据统计,是自己二十年来的心血凝聚,其中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出口方面始终不是很满意,但这并非因为产能和技术不足,反而是因为自己限制了某些技术出口,就比如舰船发动机,如果自己敞开了卖,最起码每年能增加20亿的出口额。

    此外经济增长没有想象那么快,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私人开采资源业新华控制非常严格,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在内陆包括西伯利亚任何地方发现矿藏都需要向国土资源部备案后才能开采,连地方政府和议会都没有任何权利。

    这项禁令非常严格,建国初期为了这个事情还逮捕了至少五千余不愿意备案,悄悄私采的矿主,其中两千人被判处了死刑并罚没了全部家产。

    就算是去年,依然有几个想铤而走险的被揪了出来,虽然不敢说完全杜绝,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警察等各部配合,严格把关重要资源流入市场的通道,将滥采滥挖降到了最低点,可这样做也使得国内资源开采业始终不是很兴旺。

    李恩富等人也建议过是否在放宽些,但李默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坚持国内保护不动摇,不过为了发展私人开采业,最后采用了放开南洋十省和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同时帮助企业出国门,去朝鲜,缅甸,泰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创业。

    这样做虽然见效缓慢,毕竟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很重,南洋愿意去是因为那里已经属于新华,而且和大陆每天都有几十艘船来往,但走国外的还是比较少,所以目前闯出来的大企业还不是很多。

    放下烦人的数字后,李默又拿起了刚刚整理出来的情报汇总翻看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