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也别闲着,没事就搞几次越境抓捕之类的行动,警告一下俄国那边,这里换了主人,不是他们当家了!咱们这里又不是慈善家。”

    ......

    ......

    昏黄的尼罗河水蜿蜒流淌,清真寺顶金光闪闪,雄伟的金字塔下驼铃清脆而悠远,即使是战争时期,开罗这座千古名城依然散发着醉人的旋律。

    同盟国的节节胜利,使得埃及重新回到了奥斯曼帝国的怀抱,埃及的酋长们也第一时间向奥斯曼莫罕默德五世表达了忠心。

    不过奥斯曼帝国的虚弱已成定局,尤其是国内民族冲突不断,即使获得了阿塞拜疆和巴库,也仅仅是回光返照罢了,所以默罕默德五世接受了埃及继续自治的条件,仅名义上这片土地还属于奥斯曼帝国。

    今天的开罗街头出现了很多东方面孔,随着新华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迅速与奥斯曼和各地酋长们达成了租借西奈半岛、塞得港、苏伊士港等一系列军事合作协议,大量商人也逐渐涌入了这座城市,尤其是在陆军进驻后,更是蜂拥而至。

    埃及是典型的农业国家,严重缺乏工业,但优良的日照使得这里成为了棉花的主要产地,优质的长绒棉让商人们趋之若鹜,加上国内对西北和北方开发的加速,成衣业蓬勃兴起,对棉花的需求也开始升温,很多跟随军队发了财的公司和企业开始挥舞蓝币,利用军队的威慑力大肆囤积棉花。

    对这种带有资本掠夺形式的商业竞争军方从来就是很“热心”,甚至还很干脆的将这里很多原协约国、尤其是英法和意大利的商人以通敌罪名驱逐,然后将他们的资产打包低价出售给国内商人。

    对于这种事情埃及当地人早已见怪不怪,甚至还很是欢迎,因为他们手中的英镑、美元和法币已经贬值得一塌糊涂,那些挥舞着蔚蓝色钞票的新华商人已经成了埃及当地的最大经济救助力量。

    几架野马战斗机从开罗上空飞过,早已对新华飞机见怪不怪的当地人抬起头看了两眼便各忙各的,唯有最近街头巷尾开始出现的大量军人让大家感觉有些担忧,似乎开罗要发生什么重大事情了。

    “首相,这是各国代表团的名单。此外,德国首相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于昨日抵达了伊斯坦布尔进行访问。”

    著名的开罗饭店内外,已经被荷枪实弹的新华海军陆战队士兵团团包围,24小时对着街头的狙击步枪和停靠在门口的装甲车,让这里多了几分肃杀的气氛,不过老板并不在意,出手大方的新华军队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