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去旧港。”

    闻言,张紞微微一抖。

    吕宋等地,可是在海外。

    出海了,以后还能回来吗?

    就算他们想回来,陛下还不一定给他们回来,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最喜欢落叶归根,一旦出海,根就要没了。

    更何况,在海外什么都不习惯。

    万一来个水土不服,死在海外,又怎么办?

    这一次科举的事情,张紞保证一定要全面控制好,绝对不允许发生任何意外。

    下面的人谁做不好,那么就不用再做了。

    他咬着牙,很肯定地在想,必须做好一切。

    “如果吏部再出问题,臣愿意以死谢罪!”

    张紞豁出去地保证道。

    这件事做不好,就是他去死。

    不成功,便成仁。

    “好了。”

    朱炫又问道:“还有其他事情吗?”

    “还有,关于吐蕃、玄菟、乐浪、安南、漠南牧民等各地参加科举考试的名单,都统计上来了。”

    张紞又拿出了一份奏章。

    尽管提前科举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大明范围内有电报这个东西,有什么消息,发电报出去,再把那些名单统计上来,发电报回来,经过几个站点中转,相关的内容要传回大明,还是很容易的。

    就算麻烦了点的,也还可以通过火车回来。

    “今年参加科举的,那些新同化的人,数量又多了一些。”张紞说道。

    这个也是朱炫同化计划中的一部分,要让他们产生对大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从文化上归顺大明,那么用科举作为诱导,作用还是很大的。

    来大明当官,绝对要比,他们在当地当官要好很多。

    朱炫看到了这份名单,认真地看了好一会,人数确实是多了一些,还能看到一两个熟悉的名字,大概是上一次落榜的人,这一次再来考。

    特别是那几个,原本高丽的名字,居然又一次出现了。

    现在再也没有高丽,只有玄菟和乐浪两个府,朱炫没有把他们的名字剔除了,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可以安排人前去,帮他们进京。”

    “这一次,和上次一样,那些新归化的读书人,另外列一个榜,不会占用我们大明士子,原本的资源,不过这一次对他们的要求,稍高一些,榜上有名的读书人,让他们留在大明当官,不需要再回去了。”

    朱炫吩咐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