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二王谋反,是否属实?

    朝廷不能因为一个传闻,禁绝民间对于杨沅的颂扬,只恐寒了忠臣之心。

    难道朝廷就可以因为另外一个传闻,发动国战吗?

    对一人尚且应该慎重,对一国又该如何?”

    户部尚书析折也出班奏道:“臣附议。

    军国大事,不可不予慎重。

    就算金国二王造反属实,其规模如何?能否牵扯金国主力?

    如果我大宋兴师动众,撕毁和议,悍然兴兵之际,金国已经平定内乱,挟新胜之锐,驱重兵南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兵部尚书程真眉头一皱,说道:“析尚书此言差矣。

    金国大军正在侵扰我国。耶律元宜的大军在襄阳城下,三日一小战,五日一大战,何曾罢休过?

    既然金国正在攻伐我国,我大宋出兵北伐又何谈撕毁和议、悍然兴兵呢?”

    刑部尚书张方旬道:“程兵部,金国可是邀请了我朝遣使和谈,我大宋也派出了和谈使节的。

    如今尚无结果之际,我大宋出兵北伐,这不是失了道义吗,何谈出师有名?”

    工部尚书侯可意失笑道:“可笑!我大宋派出使者之后,颍州方面因为孔彦舟充任了接伴使,倒是暂停了战事。

    襄阳那边却是从不曾停止攻城。怎么,这和议与和谈只对我宋国有约束吗?

    金国想打就打、想谈就谈?”

    吏部尚书谭鹰炆道:“侯尚书,耶律元宜在襄阳城下从未停止攻城。

    这是否说明,金国二王之乱即便属实,也不过是芥癣之疾,不足为虑呢?”

    参知政事汤思退缓缓点头道:“不错,如果完颜亮已经控制不住局势,亦或二王之乱能够对他造成重大威胁,他没有不再派使者赴宋和谈的道理。

    耶律元宜的大军也没有不抽调北方平叛的可能。

    依臣之见,如此重大决策,不能依据一个尚未确实的传闻便仓促确定。”

    赵瑗思索片刻,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他当然是倾向于出兵的,但大军北伐,不是一拍脑门说出兵就出兵的。

    军事的动员准备,涉及到方方面面。

    大宋朝廷的运行又是一向低效的令人发指。

    朝廷中的主和派,不会因为一个尚不知规模如何、能否让金国伤筋动骨的二王之乱,就扭转立场的。

    如果就这么仓促兴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