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死者就是在这个月被砌进墙里去的。

    而且,何逍既然敢这么说,那么那段时间里,他们很可能真的承接过私活。

    就算针对此事严加调查,相信所有涉及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

    杨沅眉头紧锁,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显然是意识到这个看似简单的案子复杂之处了。

    何逍道:“其实以下官看来,杨佥宪要破这个案子,应该从死者身上着手。”

    杨沅精神一振,忙道:“此话怎讲?”

    何逍道:“枢密院中任职的,若是官,便是京官,可以携带家眷。若是吏员或执役,那更是临安本地人。

    一个小妇人,带着一个幼童,能进入枢密院,那么必然是他们的亲眷。

    也就是说,这妇人和孩子应该是临安人或是当时随官员长住临安的女眷。”

    杨沅的眼睛亮了起来,急忙道:“所以呢?”

    何逍道:“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幼童,被人杀死,藏尸于夹墙之内,那就是失踪人口。妇人和孩子,是最容易被拐卖的人,临安府衙岂能没有报失人口的记录?”

    “对啊!”

    何逍道:“杨佥宪只要调出七年前到六年前,临安府报失人口的记录,想要确认死者的身份,必然不难。

    毕竟,一户人家,同时失踪了一个妇人和一个孩子的案例不多见。

    一旦确认了死者身份,她们与当时宣旨院中何人有关系,还会很难查证吗?”

    “妙!妙啊!”

    杨沅拍案而起。

    他快步走过去,一把拉住何逍,兴奋地道:“何押衙一语惊醒梦中人呐!本官不曾做过刑狱官,阅历经验难免不足,亏得何押衙提醒。

    好好好,本官马上就让临安府提供六七年前所有失踪人口的报案讯息,待此案勘破后,本官定会如实上报,为你请功。”

    何逍受宠若惊,忙道:“不敢不敢,下官也是年岁大了些,难免听过见过些事例,信口一说,作不得准的。若真能因此破案,下官也不敢居功。”

    “不不不,为官从政,务必先去私心,私心不去,不能为公。

    本官为人一向如此,该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功劳,绝不会抢功冒功。何押衙你尽管放心……”

    外面,刘商秋已经把宣旨院副承旨王加逸给带来了。

    他听到杨沅“拍案为号”时,就马上把王加逸提了来,正好看见如此一幕。

    这一幕,王加逸是一定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