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装铳,一排进铳,一排放铳。

    第一排射毕,退至第三排装铳,第二排进至第一排放铳,周而复始轮流齐射。

    凭着这种办法,在速度上,它才勉强跟得上弓弩的射击速度。

    但是,从训练角度来说,火铳兵的培养可比弓弩手的培养要快太多了。

    有了火铳,又有庞大的人口,杨沅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火铳兵。

    可是一个合格的弓箭手,他的训练成才最快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杨沅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火铳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火铳兵来,却无法以同样的速度制造一批批弓箭手出来。

    而且杨沅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火器才是未来。

    他现在主动推动火器的运用,才能促进火器更快更好的发展。

    哪怕它一时间还达不到近代火枪兵的威力,只要能达到明朝神机营的效果,在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战争环境里,就足以应付了。

    “砰砰砰……”

    炒豆般的枪声不绝于耳,手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战场上浓烟滚滚。

    好在今天还有风,硝烟消散的快。

    杨沅策马高坡,俯瞰着战场,一边观察战斗,一边暗暗分析着。

    如果是在广阔平原的战场上,遭遇了大队骑兵,再配备上足够数量的远近程火炮的话,应该也能抵消骑兵集团冲锋的威力。

    宋军火器兵原本就对训练步骤滚瓜烂熟了,一共也就那么几步,装铳,换排,射击。

    真正能影响他们,让他们手忙脚乱甚至乱了队列的,是心理素质。

    但他们在叙州已经打过仗了,而且当时面对的并不是迅疾如风的轻骑兵集团冲锋,他们得到了磨砺意志的最好机会。

    从此,他们就成了老兵,一代代新兵将在他们的传承带领下,迅速适应这种战斗模式。

    如今经过战争洗礼,他们的心理素质已经大为提高,根本不理会对面的叫喊与疯狂。

    他们清楚,只管做好自己的事,越是冷静,发挥出来的杀伤力才越大。

    何况,在他们背后还有六百多名骑兵,正提着马刀跃跃欲试。

    排枪激射,光着大脚板、穿着布衣冲锋的阿勒城部落兵顿时遭受了重挫。

    尤其是那不绝于耳的射击声,尤其是他们的肉眼看不见子弹,却能被子弹贯穿肉体、射翻在地。

    根本接触不到敌人的沮丧尤其强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