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

    这一来,平时听讲格外认真,恨不得把木易先生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都牢牢记住的钱星若,居然有些心思恍惚起来,以致听讲都不认真了。

    李师师今天所讲的内容紧贴时事,与刚刚发生的“禅让”之事有关。

    这也是她讲学一贯的习惯。

    她习惯用最近最大的时事热点,结合新蜀学思想进行剖析讲解。

    这样一来,紧跟时事热点的话题,学生们更加关注。

    而结合时事的理解与领悟,也更容易让他们吸收新蜀学思想。

    大家早已习惯了木易先生这种讲学方法。

    李师师讲学已毕,将磬一敲,悠扬之声未绝,她已起身,飘然而去。

    木易的神秘,大家也是早已习惯了的,自然不会再去纠缠,惹他不快。

    听讲的士子、学生们,马上就木易先生今日所讲,展开了热烈讨论。

    “孟子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

    可见,君王应为社稷负责,臣子应为君王负责,若君王失于职守,则臣子也不必再向他尽忠。”

    “陆兄所言甚是,古语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皇帝既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么士大夫无能无德,当废黜之,若天子何?’”

    “嗯,有道理!‘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此方是君天下之道也。’”

    “是极是极,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正是这般道理。”

    学生们讨论的激烈,李师师却是走进了后厢茶室。

    她将“幂篱”一摘,随手扔在席上,又把道服一解,朝墙上一挂,便有些疲惫地坐在席上。

    李师师语态慵懒地撒娇道:“每一讲都要一个多时辰,着实乏了。

    子静(陆九渊)他们,已经有几个可以出师了。

    要不是还要为你造势,我早让他们代讲,自己逍遥快活去了。”

    杨沅连把自己的茶递过去,调笑道:“娘子辛苦,快来润润嗓子。”

    李师师俏巧地白了他一眼,接过茶来呷了一口,又还给杨沅道:“我先去净个手。”

    李师师已经开讲一个多时辰了,中间还要喝茶润喉,自然是要去方便一下。

    她这边刚刚离开,杨沅又把茶续上,便听到门扉轻叩了几下。

    杨沅只道是李师师的贴身侍婢,端起茶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