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下……这里也未必真的安全。”
前方,四合星系统已经越来越近。跃迁抵达这里后,各个舰队不再跃迁,以免在四合星系统附近制造出明显的痕迹被其他文明发现追踪过来,因此,都是在以常规航行的方式切入四合星系统之中,这需要一点时间,却更安全,而从视觉上,也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到四合星系统伴随着舰队逼近而渐渐变大的壮丽景象。
看起来,甚至就像是四合星系统在飞向他们一样。
四颗恒星交织,这是林群也没有见过的景象,在远距离状态下看,十分壮观,但在近处,反而往往只能看见一两颗恒星了。尽管如此,这个星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格外明亮,是林群见过的最“耀眼”的星系了。
而它们的位置不同,分别处于舰队的四个方向,此刻,从一个画面、角度观察已难以尽收。
而伴随着距离拉近,这个四合星星系的内部情况也正迅速被确定——
这个四合星系统没有其他文明盘踞,也没有土生土长的生命与文明,是星空中最常见的瑰丽却荒芜死寂的地方,当然,四合星系统之下,本身会有生命与文明诞生并持续存在的可能性也不高,而且这个四合星系统重的行星不多——与恒星盘垂直的行星盘上,只有五颗行星还在运转。
也许这里曾有更多行星,但它们或许都已被恒星们吞噬了。
而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尘埃云、物质云,它们如梦似幻地充盈在这个恒星系统之中,在四颗恒星的引力拉扯下,弥散开来在整个四合星系统中,看起来就像是群山间缭绕的云雾,让这里在远距离下更显梦幻,配合明亮的恒星,让这里像是某个宇宙中神圣的殿堂一般。但实际上,距离拉近后,物质碎片其实都是阻碍战场飞行的麻烦,尘埃云也几乎看不真切了。
而这个四合星系统重还剩下的五颗行星,都是固态的岩石星球,其中一颗已经跌落向位于外环的二元对结构的一颗大号恒星了。
剩下的四颗,只有一颗的状态还好,地表有岩石,根据探测,地下似乎还有冰,它的运行轨道位于整个四合星系统的外环,因此保留了一定的好环境。这颗星球,被独立联盟命名为四合星系统的边缘星。
剩下的三颗,则因为位置原因,大都早已被烤成了星空中的巨大金属球,地表高温笼罩,甚至被潮汐锁定。这样的环境,对没走出星空的文明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好地方,也没有什么对常规碳基生命有价值的资源,但对独立联盟等文明来说,却可以不必进行过多挖掘就快
前方,四合星系统已经越来越近。跃迁抵达这里后,各个舰队不再跃迁,以免在四合星系统附近制造出明显的痕迹被其他文明发现追踪过来,因此,都是在以常规航行的方式切入四合星系统之中,这需要一点时间,却更安全,而从视觉上,也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到四合星系统伴随着舰队逼近而渐渐变大的壮丽景象。
看起来,甚至就像是四合星系统在飞向他们一样。
四颗恒星交织,这是林群也没有见过的景象,在远距离状态下看,十分壮观,但在近处,反而往往只能看见一两颗恒星了。尽管如此,这个星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格外明亮,是林群见过的最“耀眼”的星系了。
而它们的位置不同,分别处于舰队的四个方向,此刻,从一个画面、角度观察已难以尽收。
而伴随着距离拉近,这个四合星星系的内部情况也正迅速被确定——
这个四合星系统没有其他文明盘踞,也没有土生土长的生命与文明,是星空中最常见的瑰丽却荒芜死寂的地方,当然,四合星系统之下,本身会有生命与文明诞生并持续存在的可能性也不高,而且这个四合星系统重的行星不多——与恒星盘垂直的行星盘上,只有五颗行星还在运转。
也许这里曾有更多行星,但它们或许都已被恒星们吞噬了。
而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尘埃云、物质云,它们如梦似幻地充盈在这个恒星系统之中,在四颗恒星的引力拉扯下,弥散开来在整个四合星系统中,看起来就像是群山间缭绕的云雾,让这里在远距离下更显梦幻,配合明亮的恒星,让这里像是某个宇宙中神圣的殿堂一般。但实际上,距离拉近后,物质碎片其实都是阻碍战场飞行的麻烦,尘埃云也几乎看不真切了。
而这个四合星系统重还剩下的五颗行星,都是固态的岩石星球,其中一颗已经跌落向位于外环的二元对结构的一颗大号恒星了。
剩下的四颗,只有一颗的状态还好,地表有岩石,根据探测,地下似乎还有冰,它的运行轨道位于整个四合星系统的外环,因此保留了一定的好环境。这颗星球,被独立联盟命名为四合星系统的边缘星。
剩下的三颗,则因为位置原因,大都早已被烤成了星空中的巨大金属球,地表高温笼罩,甚至被潮汐锁定。这样的环境,对没走出星空的文明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好地方,也没有什么对常规碳基生命有价值的资源,但对独立联盟等文明来说,却可以不必进行过多挖掘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