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学良又把郭松龄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对其极其信任,让郭松龄当了第三军团的副军长。”

    “不过张学良平时不怎么管事,所以第三军团实际上就由郭松龄控制。”

    张作霖:郭松龄不仅辜负了我的信任,也辜负了我儿子的信任,实属忘恩负义的小人。

    要不是看在郭松龄是儿子老师的份上,他根本就不会让郭松龄担此大任。

    他原本是看不上郭松龄的,此人虽然有能力,但肚量太小,不是担任将帅的绝佳人选。

    但没有办法,儿子信任郭松龄,并且一直力保。

    无奈之下,他也就只能从了儿子的选择,让郭松龄担任儿子的副手进行辅佐。

    不过为了郭松龄将来能够死心塌地的效忠儿子,他时不时就会进行打压。

    他们父子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才能让郭松龄对儿子感恩戴德。

    可万万没想到,郭松龄最终选择了背叛。

    想到此处,他好像明白了郭松龄为什么背叛他的原因。

    很有可能是他一直打压郭松龄,使得肚量小的郭松龄记恨上他了。

    不过不管如何,既然郭松龄选择背叛,那就不能留了。

    当即他就下令让人捉拿郭松龄,将其关入大牢等待审判。

    “按道理来说,郭松龄在奉系中就等于是太子老师。”

    “将来张作霖驾鹤西去,郭松龄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奉系中的泰山北斗。”

    “但即便奉系给了郭松龄如此优厚的待遇,郭松龄在奉系中又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最后郭松龄还是选择了反奉。”

    “这场反奉风波一度还把张作霖逼到了绝境,甚至张作霖还做出了下野的打算。”

    “虽说张作霖在绝境中反败为胜,但郭松龄的反奉事件直接导致了奉系由盛转衰。”

    “1925年8月,张作霖任命李景林为直隶军务督办,姜登选为安徽军务督办,杨宇霆为江苏军务督办。”

    “张作霖本来是想让郭松龄当安徽军务督办,姜登选担任江苏军务督办。”

    “可偏偏这时候杀出一个杨宇霆,死皮赖脸的非要主政江苏。”

    “为了平衡势力,张作霖只好让杨宇霆去江苏,姜登选去安徽,冷落了郭松龄。”

    “张作霖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理由。”

    “郭松龄是他留给张学良的肱股之臣,现在越是打压郭松龄,将来张学良才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