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倒戈。

    要是早知道南京国民政府实力这么强大的话,他也就不会那么冲动了,大不了暂时忍让一下,等以后有机会再斗争也不迟。

    不过,现在一切都晚了,损兵折将的他再也不能东山再起了。

    “接下来,只要奉军孤注一掷,有很大可能拿下太原。”

    “不过阎锡山也是命不该绝,就在这时,张作霖下令停战。”

    “一直以来,张作霖都想拆散阎锡山与国民政府的合作,不愿把阎锡山逼得太紧。”

    “在这种情况下,当奉军取得上风后,张作霖便下令停战。”

    “并以和平让出涿州,接受改编的条件,要求傅作义放弃抵抗。”

    “从10月中旬开始,傅作义就一直坚守在涿州。”

    “友军都跑了,唯独傅作义没跑。”

    “这不是因为他头铁,而是阎锡山下达退却命令时。”

    “傅作义没有收到电报,以致孤军深入,惨遭合围。”

    “既然跑不了了,傅作义也只能死战到底。”

    “在困守涿州期间,傅作义凭借高超的守城技术,指挥所部八千余人。”

    “顶住了奉军火炮、飞机、坦克、装载炸药的铁斗车,甚至毒气弹的轮番围攻。”

    “但涿州只是一座东西宽两里,南北长约三里的小城。”

    “城内粮食短缺,坚持三个多月后,涿州城内弹尽粮绝。”

    “傅作义深感坚守已无意义,便通过谈判让出了城池。”

    张作霖:要是能一口吞下阎锡山,我也不会下令停战了,肯定会一鼓作气拿下对方。

    他也觊觎太原这块地盘,同样也觊觎阎锡山的兵力,能够收编阎锡山充实自身实力自然是最好的。

    可他也知道,阎锡山已经撤退到山西了,想要逼迫阎锡山投降根本就不可能。

    强行拿下太原不仅会折损实力,而且还会逼得阎锡山彻底投靠国民政府。

    所以思来想去,他才下令停战的,以免被国民政府捡了便宜。

    “1928年1月12日,历时90余天的涿州之战结束。”

    “傅作义部被奉军改编,后被调往东北戍边。”

    “傅作义本人则被张作霖下令软禁在了保定。”

    “涿州一战后,傅作义名扬天下,各派势力都以重金或封官许愿的办法对其拉拢。”

    “这其中,蒋介石给的任命最有诚意,委任傅作义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