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才作用。

    诸葛亮认为依法治国,首先要制定和明确相关律法的内容,让社会有法可依。

    诸葛亮反对无故大赦,认为无论是谁触犯法律都应予以相应处罚。

    诸葛亮还秉持国事惟和理念,注重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的政策,他身为大隋朝的开国皇帝,自然也是有所借鉴的。

    “为保军队粮草供应,诸葛亮实行屯田自足,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

    “民屯是将无主荒地分配给移民耕种,军屯是让军队大量屯田生产。”

    “军队采用轮换制,即使前方战事十分吃紧,也坚持每一个月替换下一部分士兵充当后方劳动力。”

    “保证后方劳动补给充足,从事耕作生产,也保证了粮草、武器供给。”

    “蜀军军队整齐严明,得益于诸葛亮严明军纪。”

    “诸葛亮制定军法条例《八悟》《七戒》《六恐》等,依照条理军法以法治军。”

    “首先组织官兵全面学习军法赏罚内容标准,再任命廉洁公正之人主持赏罚,用奖赏促进军队上下严格遵守军纪法律。”

    “诸葛亮注重平时的军事实践,认为是否重视平时的军事实践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诸葛亮善于治军有几个特点,首先是治军以明。”

    “诸葛亮治军以明表现为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比如清楚的指出要勇、廉、平、忍、宽、信、敬、明、仁、忠等有关道德方面的要求。”

    “同时,要求将帅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的才能。”

    “诸葛亮治军以明也表现在规定严格的法令,对不听从教令的轻、慢、盗、欺、背、乱、误七种情形的严肃处理。”

    “其次,以信为本,诸葛亮治军重信。”

    “诸葛亮认为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

    “不诚者失信,如果不知道守信用,那么作战一定会失败。”

    “如果有法令而不能够执行,那么即使有百万之众,也是毫无用处。”

    “反之,如果用信义来鼓励将士,将士没有不拼命效力的。”

    “因此,诸葛亮强调治军要以信为本。”

    “诸葛亮认为要赏罚有信,因为用赏罚来判定功过,士卒就会知道守信用。”

    李世民:诸葛亮的才华和品行令朕佩服,诸葛亮完全可以作为臣子的标杆,让大唐的官员效仿。

    要说他对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