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大志向的人,一定会放弃私人恩怨,向天下显示他的恩德,所以一定会不计前嫌,此为其三。”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

    “曹操见到他们很高兴,任贾诩为执金吾,升迁为冀州牧。”

    “公元200年,袁绍在官渡包围曹操。”

    “曹军军粮用尽,问计于贾诩。”

    “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都胜过袁绍。”

    “但是半年多了还没有平定袁绍,是因为顾虑太多,想顾万全。”

    “必须要看准时机,果断出击,马上就能将其平定。”

    “于是曹操袭击了袁绍三十多里外的营地,打败了他,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王安石:张绣也是愚蠢,什么都要听贾诩的,怎么可能落得了好。

    贾诩才华横溢不假,但他照样看不上,主要是此人德行不好。

    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袁绍开始积极拉拢张绣。

    当时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裕、实力最强,张绣的本意是投向袁绍。

    但贾诩横加阻拦不同意,直接指出袁绍心胸狭隘,连其兄弟袁术都容不下,何况一个外姓人。

    贾诩想要投靠曹操,但张绣顾虑重重,并不想投靠曹操。

    毕竟张绣之前投降过一次,已经失去了信誉。

    况且曹操与张绣还有杀子之仇,夺嫂之恨。

    在这种情况下,张绣是不愿意投降曹操的,但贾诩用三点理由打消了张绣的疑虑。

    第一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道义的制高点。

    跟着曹操干,就相当于跟着皇帝干,名正言顺。

    第二是袁绍现在实力十分强盛,带这么点人入伙,袁绍肯定瞧不上眼。

    但曹操实力弱,主动去投靠,肯定会另眼高看。

    第三是曹操志向远大,不管是出于收买人心还是巩固实力的需求,都会不计前嫌。

    张绣最后也确实听了贾诩的鬼话,再一次投降了曹操。

    虽说曹操没有追究张绣的杀子之仇,并且予以重用,留下一段佳话。

    但最后张绣莫名其妙的因病去世,这一点却是怎么都和曹操脱不了干系的。

    投降曹操之后,贾诩倒是混得风生水起的,可张绣却被坑惨了。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准备顺江东下。”

    “贾诩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