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遂老实回答,他们两人没说什么重要内容。

    但显然马超并不相信,于是开始对韩遂产生怀疑,担心韩遂与曹操私下联系。

    过了几天,曹操给韩遂书信,信中故意在多个言词上涂涂抹抹,改来改去,就像是韩遂改动一样,使得马超等人疑心愈来愈大。

    曹操趁此时与相互猜疑的联军约定决战,果然大获全胜,一举平定关中。

    贾诩献的挑拨离间之计让他钦佩,但暗助曹丕之计更为厉害,把人性拿捏得死死的。

    曹操晚年身体不好,尤其头痛难忍,选谁做储君的大事就摆在了眼前。

    选曹丕还是选曹植,曹操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贾诩由于是后来才加入曹操队伍的,资历相对浅,不想跟着掺和。

    不想归不想,但曹丕主动上门来求教。

    这就躲不过去了,迫使贾诩必须谨慎站队。

    贾诩是个聪明人,其实早就看好了曹丕。

    但为防变成第二个自作聪明的杨修,于是贾诩便开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贾诩劝曹丕做事不要张扬,要做好儿子和臣子的本分,关键是要孝顺父母。

    这个意思很清楚,写文章你比你兄弟曹植差点,要学着扬长避短,在孝道上多下功夫。

    等曹操咨询的时候,贾诩也是不明说,只说是在想袁绍和刘表。

    袁绍和刘表因为没有立长,导致拥护长子派和拥护幼子派内斗,最后被曹操一锅端。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曹操要是选择曹植这个幼子,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贾诩没有直接表态,但经这么一敲打,曹操确定最终人选是年龄更大、做事也更稳重的曹丕。

    也正是贾诩的这次成功站队,最后才得以善终。

    “贾诩认为自己不是曹操的老部下,而又谋划深远,害怕被猜忌。”

    “便闭门自守,不私自与人交往,子女嫁娶也不与高门大族结亲。”

    “当时天下研究智谋计策的人,都十分推崇贾诩。”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任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

    “公元223年,曹丕问贾诩说想征服天下,先打东吴还是先打蜀汉。”

    “而贾诩则建议应该好好治理国家,慢慢的安抚他们,当他们发生变化再去平定就比较容易了。”

    “吴、蜀虽然都是小国,但各自却有江水和山脉作为阻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