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法正也认为庞统的计划可行,建议刘备依此行事。
不过,刘备对于庞统和法正的建议并不赞同。
在随后与刘璋的见面中,阻止了庞统和法正采用的杀害刘璋的行动。
他非常清楚,庞统为何会提出刺杀刘璋的建议。
原因非常简单,擒贼先擒王。
想除掉刘璋造成益州群龙无首,趁机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益州。
不过,好在刘备对于庞统的这一速胜论并不赞同。
果断地否决了庞统的建议,要不然肯定会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在当时的益州虽然有张松、法正、孟达等人为刘备的内应,但也有不少人对于庞统的决定表示了强烈反对。
这就说明在益州还是有一大批文臣武将,对刘备的态度是非常敌视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若采用庞统的建议贸然除掉刘璋,势必引起公愤。
到时候事情就麻烦了,以刘备入蜀的兵力将难以对抗。
从中看得出来,刘备的思路还是冷静和高明的,反倒是庞统操之过急。
“建安十七年,张松暗中联系刘备的事情被其兄长张肃告发。”
“刘璋处死张松,刘备和刘璋之间的关系决裂。”
“于是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
“上计是暗中挑选精兵,让他们昼夜兼程,抄小道偷袭成都。”
“刘璋既不具备武力,也没有准备,大军一到就能拿下。”
“中计是在达到白水关之前,派人欺骗据守白水关的名将杨怀,说荆州危急他们要回去救援。”
“等杨怀等人上当率轻骑来见,就把他们拿下,顺势攻向成都。”
“下计是退回白帝城,联络荆州兵马入蜀,对益州徐徐图之。”
“如果犹豫滞留,就会陷入困境,不可长久如此。”
“刘备采取了庞统提出的中计,于是用计斩杀杨怀,再回军进攻成都。”
“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刘备在涪城召开庆功大会,饮酒作乐,志得意满。”
“席间刘备对庞统说今日聚会,十分快乐。”
“庞统却表示,攻占别人的国土而以此为乐,这不是仁者之兵。”
“刘备醉而发怒,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就不是仁者之兵吗。”
“并言明庞统所说不对,应该立
不过,刘备对于庞统和法正的建议并不赞同。
在随后与刘璋的见面中,阻止了庞统和法正采用的杀害刘璋的行动。
他非常清楚,庞统为何会提出刺杀刘璋的建议。
原因非常简单,擒贼先擒王。
想除掉刘璋造成益州群龙无首,趁机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益州。
不过,好在刘备对于庞统的这一速胜论并不赞同。
果断地否决了庞统的建议,要不然肯定会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在当时的益州虽然有张松、法正、孟达等人为刘备的内应,但也有不少人对于庞统的决定表示了强烈反对。
这就说明在益州还是有一大批文臣武将,对刘备的态度是非常敌视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若采用庞统的建议贸然除掉刘璋,势必引起公愤。
到时候事情就麻烦了,以刘备入蜀的兵力将难以对抗。
从中看得出来,刘备的思路还是冷静和高明的,反倒是庞统操之过急。
“建安十七年,张松暗中联系刘备的事情被其兄长张肃告发。”
“刘璋处死张松,刘备和刘璋之间的关系决裂。”
“于是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
“上计是暗中挑选精兵,让他们昼夜兼程,抄小道偷袭成都。”
“刘璋既不具备武力,也没有准备,大军一到就能拿下。”
“中计是在达到白水关之前,派人欺骗据守白水关的名将杨怀,说荆州危急他们要回去救援。”
“等杨怀等人上当率轻骑来见,就把他们拿下,顺势攻向成都。”
“下计是退回白帝城,联络荆州兵马入蜀,对益州徐徐图之。”
“如果犹豫滞留,就会陷入困境,不可长久如此。”
“刘备采取了庞统提出的中计,于是用计斩杀杨怀,再回军进攻成都。”
“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刘备在涪城召开庆功大会,饮酒作乐,志得意满。”
“席间刘备对庞统说今日聚会,十分快乐。”
“庞统却表示,攻占别人的国土而以此为乐,这不是仁者之兵。”
“刘备醉而发怒,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就不是仁者之兵吗。”
“并言明庞统所说不对,应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