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前夕,孙权任命当时年纪尚轻的陆逊担任大都督在夷陵抵抗刘备。

    当时诸位将领,或是孙策时期的旧将,或是宗室贵戚,自负看不起陆逊,对陆逊的号令从来是虚与委蛇。

    对此陆逊表示自己虽然是个书生,但主公孙权愿意任命自己为都督,并委屈诸将来听从指挥。

    是因为认为自己还有一些长处,能够忍受这样屈辱承担重任的缘故。

    之后陆逊责令诸将不可再轻视自己,众将虽然依旧不服,但也有所收敛。

    等到刘备被打败,计谋大多出自陆逊本人,众将这才心悦诚服。

    “刘备逃亡白帝城后,东吴将领徐盛等人纷纷上书请求乘胜追击并擒获刘备。”

    “孙权没有表明态度,于是询问陆逊的意见。”

    “陆逊与朱然、骆统三人认为曹丕现正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托辞帮助吴国讨伐刘备。”

    “但实际上居心叵测,而吴军应该谨慎起见而断然撤兵。”

    “没过多久,魏军果然出击使得东吴三方面受敌。”

    “公元223年,刘备退守白帝城后不久病逝。”

    “刘禅承袭皇位,而由诸葛亮主持朝政,蜀国打算和孙权商议和谈。”

    “孙权根据具体的情况让陆逊告知诸葛亮相关事宜,并将刻好的孙权印玺放置在陆逊的居所。”

    “孙权每次与刘禅和诸葛亮往来的书信,都经常出示给陆逊查看,有不适当的地方就令其更改再以印封行。”

    “公元226年,陆逊以治所粮食较少为由,上奏孙权请求令诸将增加耕地农田。”

    “同年十月,陆逊就相关事宜上奏孙权劝谏其减轻刑罚和赋税,施以德政。”

    “孙权为此专门下诏令有关部门草拟法规条文,并派遣郎中拿给陆逊和诸葛瑾。”

    “表示如果他们二人有认为不适当的地方,可以允许他们自行修改或增补。”

    “公元228年,孙权令鄱阳太守周鲂诈骗魏国大司马曹休。”

    “曹休果然中计进军皖县,孙权于是征召陆逊赐以黄钺,任命其为平北大都督迎击曹休。”

    “曹休发觉受骗后感到耻辱,自恃兵马众多精良要和陆逊交战。”

    “陆逊自领中路军,令朱然、全琮率领左右两翼军队,三路并进冲散曹休的伏兵。”

    “往北尽力追击败逃的敌人,径直赶到后斩杀俘获一万多人,缴获牛、马、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