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孝带领将士在燕王府后院练兵,在地下暗室铸造兵器。”

    “为消除朱棣起兵的顾虑,姚广孝自称通晓天道。”

    “并称朱棣秉受天命,是太平天子,不必担忧不得民心。”

    “对于起兵日期,姚广孝则劝朱棣静待天兵的协助,天兵到来时,便可发兵。”

    “建文元年七月七日,风雨大作。”

    “朱棣见屋檐瓦片被吹至地上,顿时脸色大变。”

    “姚广孝见此,便告诉朱棣这一现象是因为有飞龙在天,是吉兆的象征。”

    “这一解释令朱棣和将士大受鼓舞,朱棣的顾虑得以消除,决意发动靖难之役。”

    “同年十月,朱棣率兵进攻大宁,姚广孝则留守北平辅佐朱棣长子朱高炽。”

    “北平被围,姚广孝依命安抚北平兵民,下令加强北平守御,击退朝廷进犯。”

    “建文二年,燕军东昌之战战败。”

    “姚广孝借预言稳定军心,声称东昌之战虽败,但往后的战役燕军将全部取胜。”

    “姚广孝督促朱棣重振士气,整兵待戈。”

    “同年五月,燕军无法攻下济南,士气衰减,兵将疲惫,姚广孝遂写信让朱棣将燕军带回。”

    “因兵力有限,燕军难以长期驻守攻下的城邑。”

    “到建文三年底,燕军仅占据北平、保定、永平三府。”

    “当时,朝内部分宦官投奔燕军,声称京师空虚,燕军可直捣京师。”

    “姚广孝得知情报后,改变战略,请求朱棣举兵南进,攻打都城南京。”

    “朱棣接受了这一战略计划,于同年底率领燕军南征。”

    “燕军一路上避坚击弱,于次年六月十三日成功攻下南京,建文朝廷彻底崩溃。”

    “姚广孝的指挥贯穿了靖难之役的全过程,其辅佐朱棣决策,鼓舞燕军士气,最终促使燕军取胜。”

    “朱棣夺权成功,从而推动了明初政治格局转变。”

    张居正:永乐帝之所以靖难之役能取得成功,最大的功臣就是姚广孝。

    在靖难之役整个事件过程中,他觉得姚广孝的功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姚广孝极力敦促永乐帝巩固北边重地,从而建立一个夺取胜利的坚实后方根据地。

    姚广孝随永乐帝到北平后,居住在与燕府相近的庆寿寺,与永乐帝商量政事时常常屏退他人。

    其二,姚广孝帮助永乐帝集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