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主张的存天理、去人欲和朱熹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不是一回事。”

    “两个人说的天理意思不一样,朱熹的天理是封建纲常,王阳明的天理是人心。”

    “王阳明强调,做事要以不违背良心为准则,强调问心无愧。”

    “只要不违背良心的事情,就可以做。”

    “朱熹要灭的人欲,是人的正常欲望。”

    “王阳明要去的人欲,不是人的正常欲望。”

    “而是心中贼,是人心中的邪念,是有违良知的邪念。”

    “现实生活中,有的事情违法,有的事情缺德,但不一定违背良知。”

    “比如,有的人快饿死街头了,他不得已偷了吃的。”

    “在王阳明看来,这事可以原谅,并不违背良知。”

    “又比如,张学良曾经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自己的领导蒋介石,逼蒋抗日。”

    “这事按照朱熹的思想来说是违法的,违背天理的。”

    “但是按照王阳明的思想则是可以的,因为在当时全民抗战才是良知,内战不得人心,因此张学良问心无愧。”

    徐光启:阳明心学虽好,但帝王更加推崇程朱理学。

    帝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理学属于统治者哲学。

    理学认为人是先对事物有了认知,才会有行动。

    这个认知出自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所说,很多事情人天生就知道。

    还有很多事情是有圣人告诉我们的,比如孔夫子说这件事得这么干,不这样不行。

    只有按照孔夫子,按照圣人先贤的教导去做事,才是正确的。

    总得来说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比如要求女子三从四德,这就是针对女子的行为准则。

    再比如三纲五常等,都是约束老百姓行为的准则。

    帝王当然喜欢这样的思想,老百姓和当官的都要忠君,这就能更好的维护帝王的统治地位。

    但是王阳明就说了,凭什么圣人先贤说的道理就一定对呢?

    王阳明觉得,没有真正的圣人,没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指导。

    一切都要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菜谱是不是正确的,你得先做出来。

    要勇敢的对权威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实践去验证,最后才能得出结论。

    所以说王阳明的心学是鼓励摸着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