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秦国的楚国太子并不安分守己。”

    “仅仅过了一年,身在秦国的这位楚国太子就因为私斗而杀死了一名秦国大夫,并且在事后私自逃回了楚国。”

    “秦楚两国的关系就此急剧恶化,秦国于是再次联合齐国、魏国和韩国一起攻打楚国。”

    “正在被流放的屈原本就对国家充满忧虑,忧心忡忡。”

    “结果在听闻国家的这般境遇后,更是心痛不已。”

    “他愤恨楚怀王不能采纳良善的谏言,却听信谗言。”

    “因而在忧愁且深沉思索的心境之下创作了《离骚》,以此抒发对楚国命运以及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腐朽政治的愤怒和不满之情。”

    “四国联军攻打楚国之后,无可奈何的楚怀王只得再次向秦国表示软弱,期望联军能停止对楚国的进攻。”

    “秦王便又借此机会设计,让楚怀王独自前往秦国商议双方停战之事。”

    “在公元前299年,41岁的屈原此时已经结束流放被重新召回。”

    “他听闻楚怀王要前往秦国,怀疑这又是秦国的阴谋,于是极力劝阻楚怀王不要前往秦国。”

    “然而,楚怀王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结果刚进入秦国关卡就被控制,秦国还要挟他再次割让土地。”

    “楚国这边得知楚怀王被秦国劫持,国家不能一日无君。”

    “于是马上立太子为新的国君,也就是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上位后,坚决不肯割地来救父亲楚怀王。”

    “一向强横的秦国于是出兵攻打楚国,楚国最终失去了五万大军以及十六座城池,楚怀王也在三年之后死在了秦国。”

    李世民:如果当初楚怀王听从屈原的忠言,楚怀王就不会被扣押,楚国的历史恐怕就会改写了。

    当时楚国权臣极力支持秦楚结盟,而具有远见卓识的屈原极力反对与秦国结盟,以免成为六国的众矢之的。

    可惜小人谗言,忠臣被排挤。

    屈原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之后因小人谗言他被楚怀王流放。

    屈原被第一次流放,历时五年之久。

    果不其然,屈原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齐、魏、韩三国组成战略同盟,攻打楚国。

    楚国仓皇狼狈,请求盟国秦国救援。

    虽然得到救援,但是需要付出代价,以楚国太子作为人质留在秦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