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江的结局安排,是受贞节观念以及儒家的治世爱国精神影响的。

    首先,贞节观念的影响,也是影响王昭君投江的重要因素。

    王昭君是汉朝人,尚且觉得父死娶母的原始习俗的难以忍受。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女性守节便是天理,贞节牌坊开始在各地流行。

    明太祖更是把女性守节看作是教化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和文化上都推崇妇女守节。

    于是守节之风盛行民间,女性某种程度上也成了男人的附属品。

    文人当然也是受贞节观念的影响的,王昭君投江殉身就是一女不侍二夫的贞节观的体现。

    其次,投江可以体现出儒家的治世爱国精神。

    投江在文学史上不仅仅是死亡的一种结局,有时还是忠贞报国的象征。

    战国的屈原自投汨罗江后,被后人称为忠君爱国。

    王昭君投江,实际上也是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

    “但是自从王昭君入宫以来,一直到公元前33年。”

    “这5年的时间里,竟然一次都没有得到过皇帝的宠幸。”

    “相传汉元帝选秀的佳丽数不胜数,皇帝一时看不过来。”

    “便命令画工绘制这些美人的画像,再由他根据画像来慢慢挑选。”

    “为了求得见到皇帝的机会,诸多宫女都贿赂画工,让他们把自己画的漂亮些。”

    “根据记载,当时贿赂钱多的能达10万,少的也有5万多。”

    “当时有一个叫做毛延寿的画工,据说最擅长画人形,非常逼真。”

    “王昭君初入宫廷,不懂这些暗地里的规矩。”

    “再加上自持貌美,不怕没有皇上召见的那一天。”

    “后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时曾暗示过她。”

    “可王昭君就是不信这一套,不但没搭理毛延寿,反而还讽刺了他。”

    “见王昭君如此态度,毛延寿便予以回击,把如花似玉的姑娘化成了如花。”

    “结果就造成了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的状况,一人在后宫白白浪费了不少年华。”

    “因此,李商隐就写了一首诗来调侃毛延寿。”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虽然王昭君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但是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