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朝政大权。”

    “当时咸丰帝安排的八大臣权力滔天,根本不将小皇帝放在眼里。”

    “后宫同样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慈禧便决定联系远在北京的恭亲王奕訢联手。”

    “之所以选择联手恭亲王,是因为恭亲王与皇兄咸丰帝关系非常一般。”

    “他们逃亡时,咸丰帝故意将恭亲王留在北京对付洋人。”

    “本质上就是在排挤恭亲王,受了委屈的恭亲王当然心有怨恨。”

    “接到慈禧求助之后,恭亲王以奔丧为名赶往热河,二人详细制定了政变计划。”

    “恭亲王迅速派兵控制了京城周边的部队,而慈禧和慈安两位后宫太后带着小皇帝悄悄返回京城。”

    “朝中的权臣悉数被抓,政变成功,历史上称这次政变为辛酉政变。”

    “政变成功之后,改国号为同治。”

    “贵妃叶赫那拉氏正式被尊为慈禧皇太后,钮祜禄氏尊为慈安皇太后。”

    “清廷进入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事实上慈安太后不喜欢政治。”

    “所以基本都是慈禧太后在处理政事,这也正是慈禧想看到的。”

    袁世凯:慈禧太后稳固掌权47年,这中间没有任何人敢夺权。

    在1900年,慈禧太后向全世界主要列强同时宣战。

    这种惊世骇俗的行没有让她被推翻,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满清制度问题。

    慈禧之所以没有被推翻,得益于满清建国初期多个皇帝呕心沥血建立的独裁制度,核心就是避免任何人存在夺权的可能性。

    在满清建立初期,无论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都无法一个人说了算。

    在那个时代,存在一个议政王大臣会议。

    满清重大的军政决定,几乎都是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集体讨论的结果。

    从顺治开始到康熙,满清皇帝都在全力弱化议政王大臣会议,加强皇权。

    到了康熙时代,康熙推出了南书房制度,逐步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中的大臣们,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

    这就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本质区别,权力彻底到了皇帝手中。

    以往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则是可以压迫皇帝放弃决定,赞同他们的主张。

    到了雍正时代,干脆就成立军机处,由皇帝最终决策。

    全国军政权力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