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年里,邓绥开始起飞了。

    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是邓绥的头脑,却已经超过了其他所有嫔妃,包括当时的皇后阴氏。

    其他女子,最多还停留在宫斗这个水平。

    可是邓绥,却已经开始悄悄超过了这个层次,直接进入了政治斗争的阶段了。

    比如说,皇宫里开宴会,其他后宫妃子,都把自己打扮的特别漂亮,希望赢得汉和帝的青睐。

    唯有邓绥,每次都换上素衣,表示自己生活简朴。

    而且,每次她的服装颜色,和皇后阴氏撞衫了之后,她还会第一时间换衣服。

    再比如说,邓绥每次在皇后身边的时候,都会低眉顺耳,表示绝对的臣服,从来不敢有任何逾越。

    但同时,在学习方面,邓绥却一直很努力。

    “不满于一个女人骑在自己头上的士大夫嘴上喊着归政于帝,实际是眼红邓太后等人能够摆布年幼的安帝。”

    “更让邓太后心力憔悴的是宫廷之外的天灾人祸,羌人作乱,西域背叛,十年水旱之灾。”

    “为了抗震救灾,邓太后亲自减少用度开支,来赡养黎民大众。”

    “同时,邓太后对自己的家族和皇族的子弟都极其严格,为的就是不让这些贵戚食禄子弟走上歧路。”

    “十六年的临朝称制,邓太后辛苦地维持着东汉表面的繁荣。”

    “邓太后之功在于她帮助东汉抗住了十年的旱灾水患,而她饱受争议的地方则是平庸的执政手段。”

    “其一,与朝中大臣离心离德。”

    “邓太后不信任三公九卿而延续和帝亲信宦官的政策,让宦官们成为东汉难以去除的毒瘤。”

    “其二,对外政策上的失败。”

    “邓太后的退让使得西域重新被北匈奴夺取,并再次威胁边境。”

    “而邓骘因为镇压羌人起义失败,导致后者为祸十一年。”

    “其三,开卖官鬻爵之先例。”

    “其四,权欲熏心,把持朝政一生而不愿意归政于安帝,这是邓太后最被诟病的一点。”

    “皇帝过早夭折使得东汉政权极度不稳定,邓太后是东汉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她在极力避免自己成为第二个吕后,但难以避免被权力腐蚀。”

    “她努力支持东汉向前,却因为没有执政经验而走了不少歪路。”

    “自知难逃一死的邓太后临终前挂念的还是这个新兴不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