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

    “《天净沙·秋思》作于马致远中年时期,离家求取功名二十多年,马致远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低谷。”

    “《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

    “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还有一首小令是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题目是《寿阳曲·江天暮雪》”

    于谦:马致远仅仅只是打算放弃功名,对于富贵,他从未想过要放弃。

    因为在他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及时行乐,而富贵正是及时行乐的经济保障。

    正是由于支配言行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所以这时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能否舒适和享受。

    何况他本是个风月主,有着浓厚的封建文人的恶习,生活十分放荡,秦楼楚馆是他经常出入的地方。

    真的要丢下这热闹享乐的都市生活去作隐者,遣发那漫长而淡泊的岁月,是根本不可能的。

    为了摆脱抱官囚的尴尬困境,马致远找到了两条途径。

    一是抱官醉酒,二是挂冠隐居。

    当两条途径都行不通的时候,他又找到了第三条途径,追求更舒适更理想的富贵与享乐。

    很明显,马致远的出游,是想拜谒权贵,再求知音。

    以博得举荐提携,实现他跃马食肉的生活理想。

    为了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他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

    靠别人的政举而成为朝廷重臣,这在元史中是不乏其例的。

    马致远既然熟知这条门经,自然就更加希望故人的引荐。

    然而,他的谦卑的哀求,并未引起那些权贵们的怜悯与同情,以至于求告无门。

    在二十年的漂泊生涯中,他涉足江河博览名胜,同时也广泛接触和了解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情况。

    在旅途中,他常常是留恋云霞,醉心山水,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善。

    每当走出恶浊的官场,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他的世俗思想便得到了一次洗涤,他的卑污灵魂便得到一次净化。

    他便再一次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的心情便显得舒畅明朗。

    由于马致远真诚地热爱自然,于是开始真诚地热爱起与自然联系密切的田园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