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西华门的府第。””

    “于谦觉得国家多难,臣子不应该享受这些。”

    “于是坚决推辞,但皇帝还是赏赐给他府邸。”

    “之后于谦就把皇帝之前给他的玺书、袍服之类的赏赐全部封存在皇帝赏赐下来的府邸里。”

    “于谦所议论奏请的事,明景帝没有不采纳的。”

    “皇帝想要任用一个人时,一定会事先询问于谦对这个人的看法。”

    “于谦也会实事求是地回答,不妄加评论也不会有所包庇,也不会避开与他存在嫌疑怨恨的人。”

    “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没有受到皇帝这么信任的人都嫉妒他。”

    “当敌军撤退之后,都御史罗通就立刻上奏章弹劾于谦登记的功劳薄存在不实之处。”

    “御史顾曜弹劾于谦专权,干预六部的大事。”

    “于谦根据祖制反驳他们,户部尚书金濂也上疏为他争辩,但还是有人去不断收集材料用来弹劾他。”

    “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于谦,景泰帝却力排众议,依旧相信任用他,使于谦得以尽量实现自己的计划。”

    董小宛:于谦一心为公,两袖清风的千古楷模。

    于谦为人正直坚毅,他鄙视某些软弱无用的官员和那些靠着权势的达官贵人们,导致很多人暗自记恨他。

    又因为于谦自始至终都不赞成与敌军讲和,所以上皇心里对他并不满意。

    徐珵因为提出迁都南京而受到了于谦的斥责,因此开始记恨他。

    于谦请求皇帝原谅石亨违犯军纪的罪行,使他免去了削职的惩罚,并且让他一起管理十营兵。

    但石亨由于忌惮于谦不敢肆意妄为,所以也不喜欢于谦。

    德胜门一仗的胜利,使石亨得到了世袭侯爵的嘉奖。

    但他觉得自己的功劳不如于谦,受到嘉奖之后觉得内心有愧,于是上疏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

    之后皇帝下诏让于冕到京师,于谦认为于冕不应该因为是自己的儿子而受到石亨的推荐,这样子不能服众,于是推辞。

    都督张辄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和内侍曹吉祥等都记恨于谦。

    景泰八年,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明英宗恢复了帝位,向朝臣宣布消息之后,就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

    诬陷于谦等人制造不轨言论,想要另立太子,意图谋反。

    又弹劾他与太监王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