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会知道小聪明玩得更妙的日本人一直在暗中算计着柏林,算计着中德关系。

    1938年新年一过,近卫首相便发出“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随即,近卫内阁指示外相广田展开新一轮外交攻势,重点放在英、法、美、德、意、捷克等国身上。

    英、法政府为绥靖逆流吞没,美国采取的是隔岸观火的政策,无需广田再下力气,至于德、意两国,广田早已有所活动,因此更感到成竹在胸。

    恰在此时,德国的希特勒企图在欧洲发起进攻,远东的中国和日本,他必须要选择一位盟友。而中国这个有大有穷的朋友,虽然有这世界上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战争不是光靠人力的。是讲的国家综合实力,而相比日本,中国的工业基础几乎是白纸。最重要的,德国的大豆进口主要在中国东北,此时中国东北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7年。如果日本停止供应大豆,德国的油料企业将面临灾难性打击。

    于是,希特勒通过驻柏林的大岛大使向日方转达,希望日方能加入德、意、日**协定。对此,日本天皇明确指示外务省,此事要慎重,要多研究讨论。

    东京外务省官员心有灵犀,自然知道“慎重、研究”的涵义。尽管柏林方面心急火燎,可东京却象是不知有这么档事儿一样,平平静静。

    尽管日本方面对加入协定也是心急火燎,但东方人毕竟不同于西方人,他们玩得起深沉。再说加入这样一个协定,必然要触怒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国家。而且德、意仅仅向中国停止军事援助是不够的,日本人要的,是阻止第三国向中国的一切援助,甚至外交使团也须脱离蒋政权。日本人要从物质到道义,统统卡死中国国民政府。

    日本人的耐心终于逼迫柏林让了步。广田外相抓住机会出访欧洲,满世界散布“中国逐步接近**”、“国民政权将陷入**的谋略中”、“中国的抗日行为是由于蒋介石受了斯大林俄国的唆使;抗日战线是建立在容共、联共基础上,是苏联的帮凶”等等。仿佛蒋介石与**早已结派成对。共同欺侮日本。

    但广田并不出色的外交挑拨,竟在极端**的德国、意大利找到了市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广田不断重复的语言面前,对中国的看法急剧改变。不但不再同情中国的抗战,甚至怂恿、鼓励日本人打中国。

    日本人和德、意的眉来眼去,蒋介石最初并未太看重。中德毕竟有不少军事、经济利益,而中意同是文明古国,历来又能安然相处,绝不至于为日本人轻易迷惑。但很快发生的两件事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