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式ba系列战车为蓝本,佟欣和陈文铎优化改进了苏轼战车的弱点。他们首先制造出酒精发动机样机,经过试车检验,发动机动力还是不足。陈文铎加大缸体,扩大缸室体积,再次制造出的发动机样机,经试车检验,动力基本达到苏式战车的动力。解决了关键的动力系统,又开始钻研武器系统,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解决。

    其间,多次和21厂的专家沟通交流经验,在两个兵工厂专家的努力下,1940年底,国产装甲运兵车制造成功。这款装甲车重7.5吨,装甲厚度8毫米,一门37毫米反坦克炮,一挺13.2毫米重机枪,车组成员3人,可以搭载步兵9人。轮式行进,为了保护轮胎,在轮胎外侧加装了钢板侧裙。装甲车最大公路速度30公里,最大里程200公里。

    木炭车和装甲车先后试车成功,蒋介石也被中**工专家的赤诚感动。当时中国那么低下的工业生产能力,居然凭借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利用国内资源,成功制造了中国的汽车和装甲车。蒋介石亲自为木炭车赐名“华夏”,装甲车命名为“炎黄”战车。

    中国能够自己制造木炭车,不仅打破了自抗战以来日军对中国进口海港的封锁,而且极大的支援了抗战。从此,在中国的大后方,到处都能看见国产的木炭车的身影。它们如同负重的老牛,满载粮食、货物,甚至是军火,坚定的行进在崎岖的山区,平坦的平原。木炭车一如坚韧的中华民族,虽然脚步蹒跚,但却坚定的向前行进。蒋介石以军委会的名义,下令兵工署21厂在四川,42厂在贵州,58厂在赣州分别成立一个木炭车分厂,以民生75型和民生100型,仿道奇6轮型卡车为基本型号批量生产木炭车。

    赣南工业生产以服从军工为先导,逐步扩大到民用领域,以钢铁为龙头,带动了粮食加工、火柴、化学工业等行业的发展。木炭车也迅速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被各省地方运输公司所接受,未沦陷的国统区地方汽车运输公司都将自己的汽车改装为木炭车进行客运和货运运输。一些地方民族实业家主动订购国产木炭车,建立运输公司进行运输经营。

    木炭车的大规模国产化,以及装甲车的即将国产化,钢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实业部长吴鼎昌就向蒋介石建议,请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为中国勘探铁矿、石油等战略资源,鼓励民族资本投资钢铁、煤炭、化工等战略性行业。这个建议引起蒋介石的高度重视,于是,蒋介石亲自发出邀请函,邀请当时尚在国外的李四光回国。

    李四光接到蒋介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