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和太子殿下决定开科取士,我等学子的机会终于来了!”

    “在太子殿下兴办书院的时候,我就知道此事不简单。

    今日看来,果然如此!”

    “那是自然,太子殿下做的每一件事,都别有深意。”

    “我原本想着学有所成之后便举孝廉,为太子殿下效力。

    现在殿下开科举,就更方便了!”

    “即便我大乾吏治清明,想要靠举孝廉出头依旧不易。

    举孝廉,还要看家世名望,吾等如何能争过那些豪门子弟?”

    “现在好了,陛下开科举,通过考试的手段选拔出官吏。

    这对吾等来说,乃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对,考试凭的就是真本事了!

    以真才实学定输赢,即便是输了,吾等也无话可说!”

    “科举的县试之期定于何日?”

    “县试定于明年春季,郡试为夏季、省试则定在秋季。”

    “据说只有第一次开科取士,才会将考试之期分开,让学子们有连续参加三场科考的机会。”

    “以后的科举,便全都定在秋季,即便再有才华之人,一年也只能参加一场科考。”

    “想要参加省试,至少也要等三年的时间。”

    “原来如此,多谢仁兄解惑。”

    “我们可得好生准备,争取今年就参加省试,入朝为官!

    哈哈哈哈…”

    大乾各大书院的学子们一个个兴奋异常、踌躇满志。

    那些世家豪族之人,则是愁容满面。

    袁耀来这么一手,意味着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彻底结束了。

    在江南世家豪门鼎盛时期,仅这么一个科举之策,就能让袁术的统治分崩离析。

    那时候扬州世家豪族要土地有土地,要私兵有私兵。

    袁术想让治下之地安稳,就得看世家豪门的脸色。

    想要出征其他诸侯,也需要世家豪族的支持。

    只要士族反对,袁术这科举根本办不起来。

    如果袁术一意孤行,士族豪门甚至可以支持其他诸侯入主淮南,将袁术给灭掉。

    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情况,跟袁术刚起家时大不相同了。

    如今大乾坐拥扬州、荆州、交州三州之地,其中荆州和扬州的士族,都被袁耀收拾得服服帖帖。

    交州本地的士族被孙策杀了一批,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