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阶梯式养殖池,从河口抽取的海水在经过过滤和净化,被注入一个个养殖池中。

    这些室内养殖池,每一个都有独立的保温层,通过制冷设备降温之后的特调海水中,已经有大批鲑鱼鱼苗在游荡。

    该养殖基地的养殖面积为500亩,平均水速为10米。

    此时江淼所在的顶部养殖区域,面积为125亩,也是目前第一批鱼苗的养殖区域。

    由于鲑鱼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水体活动空间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简单粗暴进行划分。

    比如幼鱼阶段,一立方米水体可以养殖上百尾。

    而随着鲑鱼体型越来越大,就必须及时增加水体容量。

    根据鲑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可以规划成为幼鱼30亩、小鱼60亩、中鱼120亩、成鱼240亩,加上50亩待售成鱼养殖池。

    初期30亩一共投苗了200万尾鲑鱼,狗鲑、粉鲑、银鲑、红鲑、帝王鲑各40万尾。

    这些鲑鱼的生长周期和养殖周期是不一样的。

    调整饲料喂养配方后,粉鲑大概在8个月可以成鱼、狗鲑为10个月、银鲑和红鲑为12个月、帝王鲑为15个月。

    除了鸡笼山养殖基地,遮浪半岛养殖基地的5000亩,也会十月份到十二月份期间陆续投入使用。

    到时候就可以养殖2200万尾鲑鱼幼鱼,同时根据五种鲑鱼的养殖周期,陆续调整投苗量。

    在极限状态下,这些鲑鱼养殖场会同时养殖8800万尾鲑鱼,八个月后,每个月差不多可以出售700万尾鲑鱼。

    其实这个养殖密度是偏低的。

    以挪威三文鱼养殖企业的养殖方式,他们主要采用浅海重力式网箱养殖,其养殖密度在养殖网箱中,通常是三文鱼占网箱体积的2%~2.5%左右,即每立方米水体大概养殖15~20公斤三文鱼。

    而海陆丰公司的养殖密度为1尾成鱼0.8立方米水体。

    狗鲑、银鲑、红鲑的成鱼体重都为2∽3公斤,而粉鲑只有1.5公斤左右,帝王鲑在15个月生长周期的成鱼极限体重也只有7∽8公斤。

    之所以采用如此低的养殖密度,主要是为了加快生长和避免鲑鱼得病,同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要知道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鲑鱼患病的概率会大增。

    这也是挪威等三文鱼养殖企业不得不使用药物,来减少三文鱼死亡率,就算是使用药物,其养殖过程中的折损仍然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