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才可以回本。

    看起来不错呀!

    毕竟风电项目的建设区域,平均每年可以发电3000个小时左右,也就4∽5年左右。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因为发电量不等于上网电量。

    很多时候,风电发电了,但是电网刚好不需要那么多电,而风电企业本身又没有大型蓄电系统,只能白白浪费掉这些电。

    理想状态下,陆风项目可以在10年左右回本。

    而更加可怕的海风项目,目前海风项目的每千瓦装机容量综合成本为3000块钱,理想状态下,需要20年才可以回本。

    海风项目还有一个致命问题,尤其是东南沿海的海风项目,一旦遇到台风,运气不好,可能会整个风机都被台风干掉,这进一步增加了整体成本。

    因此风电项目,这几年没有了官方补贴之后,就变得半死不活了。

    现在使用海绵电池,可以压低50%左右的电池综合成本,又可以提升电网消纳能力,从而让发出去的电力获得充分利用。

    这些新能源企业的老总们,已经在不断计算着成本。

    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使用海绵电池,陆风项目回本周期可以压缩到5∽6年左右,海风项目回本周期可以压缩到10∽12年左右。

    如果运气好,又遇到连接几年的平稳高效发电,甚至这些风电项目甚至可以进一步压缩回本周期。

    比起之前动辄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回本周期,他们已经觉得非常不错了。

    虽然他们知道海陆丰公司肯定凭借海绵电池赚了不少,但他们明白这是人家技术厉害,自己技不如人,就只能乖乖交钱。

    很快这些国企老总借了海陆丰公司的办公室,在这边开会讨论进一步合作的事情。

    讨论结果就是成立两个运行公司,分别是南方蓄电、北方蓄电。

    各家新能源企业都拿出了压箱底的资金,这边通过投资南方蓄电和北方蓄电,赶紧回一口血。

    讨论完成合资的新公司之后,南方蓄电、北方蓄电就向海陆丰公司下了多达20万立方米的海绵电芯租赁合同。

    计划沿着沿海地区的港口,先建设一批换电站,这些换电站建好之后,就算是没有电动船需要换电,每年通过调控电网的电力,也可以赚到不少钱。

    讨论这些事情,前前后后磨牙了一个多星期,才计划汕美城区召开一次发布会。

    这个时候,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