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方割据时,就成为脱离于中央的职能机构。

    汉代的削藩、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战乱,都是因为地方权力太大。关键是地方有用人权,所用都是自己的人,中央是天高皇帝远的虚制,地方则是现用现管的实利,中央权威受到威胁。

    从文官管理制度的角度讲,秦汉地方可以自辟僚属,选用之官虽然属于中央官制系列,但与地方官有更强的依附关系,出现管理的“双轨制”,政行两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

    吕布想通了这个问题后,便下定决心,要强化中央的人事权,以有效地遏制地方政府的权力。

    吕布上表给天子刘辩,强调了收回地方自辟僚属的权力统一官制的重大意义。

    吕布在表文里阐述道:“大汉地域辽阔,区域间的差别较大,给大一统的实现带来挑战,但如果不实现大一统,四方割据,各自为政,就会使整个国家陷入杀伐争夺、混乱黑暗的灾难之中。要想保证大一统的政制稳定,就要有一个稳固的中央朝廷,最关键之处便是在用人上,要由中央朝廷统筹安排,特别是作为执政根基的地方政权,其人事任免要由中央朝廷掌握。

    中央朝廷的权力必须要能有效制约地方势力。地方官是中央权力的代表,是政令下达和民情上达的关键环节,必须脱离地方豪强势力,并对其进行制约。

    基层乡里组织往往是在血缘和地缘结合的情况下建立的,人们依靠土地为生,很少迁徙,一般比较稳定,却让地方豪强容易坐大。乡间豪族势力如不加控制,往往猖狂地兼并土地、荫庇人口、收养私从,当社会发生动荡时就会由患而生乱,与朝廷利益发生直接的冲突。

    所以一定要谨慎选取临民官,既要考虑到对民众进行善治,还要加大对地方豪族势力的控制,可若是任由各级行政长官自行征辟僚属,那些长官就会以笼络地方豪强去征辟豪强子弟为僚属,从而使得地方长官跟地方豪强勾结在一起,形成尾大不掉的地方割据势力,如现在的袁绍、陶谦、公孙度都是如此。

    朝廷权威的树立是社会稳定的保证,朝廷必须要掌握人事权,收回地方自辟僚属的权力,统一官制。”

    刘辩自然是看不懂,便跟内阁其他辅臣聚在一起商议,卢植重病奄奄一息不能理事,蔡邕、黄琰等内阁大臣身处中央朝廷,自然是希望中央朝廷权威能够树立起来,便同意了吕布的意见。

    刘辩便签发天子圣旨,在颁发了官吏任职回避制度之后,又诏令收回了地方官员自辟僚属的权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