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中国之待边宁也。边民怀本土,民心思安宁,存在安边之有利条件,故谓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

    吕布向贾诩讨得王符写的《劝将》、《救边》、《边议》、《实边》等四篇文章,看罢不禁叹息道:“如此大才,可惜不为朝廷所用!”王符已经死去三十年了,吕布现在只能扼腕叹息。

    吕布读完王符的文章,豁然开朗,他明白了羌乱的根本原因。

    本来跟兵急马快、劫掠成性的北方异族相比,颇习耕种的羌人要温和得多,而且长期与中原汉民族同生共长。事实上,同样来自西方的周朝贵族,就长期与羌人通婚,所有周朝分封的姜姓、吕姓、申姓、许姓等的诸侯国,都是羌人的后裔,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堪称中原汉族的亲家的民族,却在东汉时期,发起了此起彼伏,几乎联系不断的叛乱,给东汉朝廷带来了无比沉痛的打击,归根结底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世家统治导致的文化独裁道德沦丧,产生了全民性的贪婪、无耻和残忍,朝廷上的世家官僚昏聩无能素餐尸位,边境的官吏武将贪得无厌,肆意欺压羌人,欺压得没有道德底线。

    第二是,土地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由第一个问题产生的,因为世家大族掌握了绝大多数的土地、粮食还不缴纳田赋,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边镇的需求,只能推行屯田政策,不仅是军队在此屯垦,而且还大量的迁徙内地的居民、囚犯到羌地屯田生产,因为边境武将的贪婪短视,挤占了羌人已开垦的成熟农田,迫使羌人到更加荒僻的地方去重开新田,甚至无田可种,导致羌人不仅财产遭到侵占,而且生活也面临威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羌人才组织起来,发动了接连不断的起义。

    吕布叹息道:“朝廷为什么非要到羌边屯田呢?”

    贾诩冷笑道:“通常来说,每一次改朝换代,都要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损失和土地的荒废,这些荒废的土地,就成为新王朝迅速崛起的资本,但本朝不是这样的。

    虽然本朝的建立也经历了连年的征战,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但是损失的主要是那些没有土地的或者只有少量土地的普通百姓,他们的死亡并能带来土地的荒废,相反却只能造成土地的进一步兼并集中,那些土地迅速被那些跟随光武皇帝夺得天下的世家豪强牢牢地掌握着。

    本朝开国时,对北方的匈奴实行招抚政策,没有在河套屯田,而中原大地与江南,早已牢牢的掌握在各个世家大族手中,就更没指望了。剩下的就只有,刚刚归附不久的西南地区了。相对于北方草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