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馥受命后,单马来到合肥空城,便开始实行他的安民政策。
第一是恢复生产,刘馥号召周边的流民到合肥定居,他上书给吕布,要求拨给种子、耕牛与农具。在他的鼓励支持下,数年间。合肥地区的人口逐渐增多,生产迅速恢复。
第二兴修水利,刘馥召集百姓与工匠在农闲时修建水利工程,他亲自指挥建设,建造了芍陂、七门、吴塘等数项工程,这些灌溉设施引淝水与巢湖水入周边农田,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他还疏通了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河路,防止夏天暴雨导致河水泛滥为害地方。
第三是广开教育,刘馥遵照吕布全民教育的方针。召集地方上知书名士,开办学校,凡愿意学习之人,不分年龄,不问地位,皆可以入学读书。由于教育的普及,合肥的年轻人大都识得些字。在刘馥的教化下,合肥地区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人人孝悌有礼,风化肃然。
第四是规划城市。刘馥到任合肥后的第三年,在初步恢复了地方生产的前提下,开始规划合肥市内的建设项目,合肥成为江北最安定、最适合躲避战乱的城市。
第五是通商互利,刘馥在合肥大开集市,鼓励商人来合肥经商,因为合肥南通长江,北达淮河,水运陆行均十分便利。许多士人与大商大贾来到合肥,纷纷置办产业,开办酒家,贩卖货物,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人口的增加。
第六是修筑城墙,广蓄军实,刘馥花大力气修筑合肥城墙。深挖护城河,囤聚粮草,蓄养军马,建造战舰。训练军队,数年间,合肥城池修筑完毕,外有护城河环绕,内有精兵驻防,远有战舰巡河,近有骑兵突驰,合肥成为曹操集团南望江东一个极好的前哨基地,此地进可攻,退可守。
一年又一年,合肥在刘馥的治理下逐渐成为了江西地区最繁华同时防守又最坚固的城市。
历史上,孙策出兵十一次攻打合肥,没有一次是大获全胜而终的,表面上是张辽等将领用兵有方,归根结底是刘馥这样的治政大才的功劳。
刘馥及继任的扬州刺史温恢,与当时的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等六位刺史被陈寿载入三国志,合为一传叙述,赞颂其等是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吕布后来把扬州一分为三,一为淮州,一为吴州,一为越州,刘馥先后在这三个地方都做过刺史,政绩尽皆卓著,后来又调入中央为官。
刘馥举荐了淮南人仓慈,仓慈,字孝仁,现年
第一是恢复生产,刘馥号召周边的流民到合肥定居,他上书给吕布,要求拨给种子、耕牛与农具。在他的鼓励支持下,数年间。合肥地区的人口逐渐增多,生产迅速恢复。
第二兴修水利,刘馥召集百姓与工匠在农闲时修建水利工程,他亲自指挥建设,建造了芍陂、七门、吴塘等数项工程,这些灌溉设施引淝水与巢湖水入周边农田,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他还疏通了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河路,防止夏天暴雨导致河水泛滥为害地方。
第三是广开教育,刘馥遵照吕布全民教育的方针。召集地方上知书名士,开办学校,凡愿意学习之人,不分年龄,不问地位,皆可以入学读书。由于教育的普及,合肥的年轻人大都识得些字。在刘馥的教化下,合肥地区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人人孝悌有礼,风化肃然。
第四是规划城市。刘馥到任合肥后的第三年,在初步恢复了地方生产的前提下,开始规划合肥市内的建设项目,合肥成为江北最安定、最适合躲避战乱的城市。
第五是通商互利,刘馥在合肥大开集市,鼓励商人来合肥经商,因为合肥南通长江,北达淮河,水运陆行均十分便利。许多士人与大商大贾来到合肥,纷纷置办产业,开办酒家,贩卖货物,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人口的增加。
第六是修筑城墙,广蓄军实,刘馥花大力气修筑合肥城墙。深挖护城河,囤聚粮草,蓄养军马,建造战舰。训练军队,数年间,合肥城池修筑完毕,外有护城河环绕,内有精兵驻防,远有战舰巡河,近有骑兵突驰,合肥成为曹操集团南望江东一个极好的前哨基地,此地进可攻,退可守。
一年又一年,合肥在刘馥的治理下逐渐成为了江西地区最繁华同时防守又最坚固的城市。
历史上,孙策出兵十一次攻打合肥,没有一次是大获全胜而终的,表面上是张辽等将领用兵有方,归根结底是刘馥这样的治政大才的功劳。
刘馥及继任的扬州刺史温恢,与当时的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等六位刺史被陈寿载入三国志,合为一传叙述,赞颂其等是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吕布后来把扬州一分为三,一为淮州,一为吴州,一为越州,刘馥先后在这三个地方都做过刺史,政绩尽皆卓著,后来又调入中央为官。
刘馥举荐了淮南人仓慈,仓慈,字孝仁,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