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减到一百多万,远远低于五十多年前的五百七十万。
北方战乱不断,并不代表南方就是世外桃源。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都镇压过反对自己的大规模叛乱;荆州的刘表除了与袁术争夺南阳之外,还镇压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叛乱;而扬州的刘繇被孙策赶到豫章,孙策又马不停蹄的降服诸郡,当相比而言还算战乱最轻的地域。远在绝域的交州,倒是一片繁荣景象。
赤壁之战后,荆州经过大规模的战乱。人口迅速减少,经济遭到破坏,所以庞统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刘备在平定益州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抵抗不大,所以益州的人口损失和经济损失也不是很大。孙权主要的活动是平定山越,以其“羸者充户,强者补兵”,以及骚扰淮南,俘虏人口,江东及交州基本上没有战争的创痕。
关于曹魏的户口。西晋时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景元四年(263),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
关于蜀的户口,《晋书?地理志》记载,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关于吴的户口,《晋书?地理志》说:“孙权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
根据上述数据,魏、蜀、吴三国末期时的总数是户一百四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不包括官吏和军队)。
而《续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户口数是“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户”,三国混战百年后的户、口数大约相当于东汉最高户、口数的七分之一弱。
实际上,三国末年的人口没有那么少,大部分都被世家大族给隐没了,因为十七年后的晋国太康元年。统计增加了户多近一百万,口多近八百五十万,实际上这个统计依然有水分。
三国后期应该还存留了2300万,而汉桓帝刘志统治时期公元155年的统计人口将近6000万,6000万的人口总量一直绵延到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24年的四十年间,人口就从6000万锐减到2300万,锐减率更是高达62%,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同样接近100万!
而因为吕布一人之功,大汉的人口保持在4800万,没有继续衰减,反而因为吕布极力地推行激励生育政策,人口还在慢慢地恢复,往6000万恢复,吕布相信,在他有生之年,大汉人
北方战乱不断,并不代表南方就是世外桃源。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都镇压过反对自己的大规模叛乱;荆州的刘表除了与袁术争夺南阳之外,还镇压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叛乱;而扬州的刘繇被孙策赶到豫章,孙策又马不停蹄的降服诸郡,当相比而言还算战乱最轻的地域。远在绝域的交州,倒是一片繁荣景象。
赤壁之战后,荆州经过大规模的战乱。人口迅速减少,经济遭到破坏,所以庞统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刘备在平定益州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抵抗不大,所以益州的人口损失和经济损失也不是很大。孙权主要的活动是平定山越,以其“羸者充户,强者补兵”,以及骚扰淮南,俘虏人口,江东及交州基本上没有战争的创痕。
关于曹魏的户口。西晋时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景元四年(263),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
关于蜀的户口,《晋书?地理志》记载,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关于吴的户口,《晋书?地理志》说:“孙权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
根据上述数据,魏、蜀、吴三国末期时的总数是户一百四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不包括官吏和军队)。
而《续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户口数是“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户”,三国混战百年后的户、口数大约相当于东汉最高户、口数的七分之一弱。
实际上,三国末年的人口没有那么少,大部分都被世家大族给隐没了,因为十七年后的晋国太康元年。统计增加了户多近一百万,口多近八百五十万,实际上这个统计依然有水分。
三国后期应该还存留了2300万,而汉桓帝刘志统治时期公元155年的统计人口将近6000万,6000万的人口总量一直绵延到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24年的四十年间,人口就从6000万锐减到2300万,锐减率更是高达62%,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同样接近100万!
而因为吕布一人之功,大汉的人口保持在4800万,没有继续衰减,反而因为吕布极力地推行激励生育政策,人口还在慢慢地恢复,往6000万恢复,吕布相信,在他有生之年,大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