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国士 >
    
落胡尘中。且入洛之师尽皆溃败,丧失了京湖精锐战士数万人。更直接点燃了宋蒙交战的战火,引得蒙古人自此之后大举南侵,使得国家边境上随时烽燧遍地,刀兵四起。这一切的罪过,都是因为朝中有人主持端平入洛的行动所致。

    尽管皇帝舍不得郑清之这员颇能审度上意的爱将,也明白罢黜郑清之也就是宣布了自他亲政以来号称“小元祐”的中兴幻景终于破灭,所以他三番五次的给郑清之加官进爵,以示皇帝对郑氏的支持。但自蒙古南侵,边地频频传来败报的时刻,就算是万人之上的端平天子,也无力对抗整个朝廷的政治压力。

    端平二年,郑云鸣抵达襄阳不久,郑清之就已经正式上疏,以身体有恙伏请归老,诏不许,并恩加清之特进银青光禄大夫、从右丞相晋升到左丞相。三年八月,临安风雨大作,清之又以此为上天预警,请辞益急。皇帝依然犹豫不决,九月,有炸雷在祭典中炸响,群臣以为是上天在对皇帝做最后的警告,于是群起参奏。郑清之自己也四度上书,乞还骸骨。皇帝终于无法再坚持己见,下诏免去郑清之左丞相职务,授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这是一种重臣退隐之后的荣耀职衔,以显示天子对政事堂级别的臣子的恩宠。

    稍后又赐予提举洞霄宫的职位,有宋一朝,以徽宗开始大兴崇尚道教之风,自唐朝就设立的洞霄宫乃是临安最兴盛的道观,也是南渡之后皇家专属的祈福修行的宫祠。提举洞霄宫的职位通常也是授予天子亲近之臣,彰显天子与其紧密的关系。

    总而言之,端平皇帝罢黜郑清之千般不愿,万般无奈。但朝廷上下总要有一个人来为入洛战役的失败来承担责任,而这个人绝不可能是皇帝本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