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北雄 >
    
书院作为依托,从最为基础的教育环节发力。

    从大唐建国开始,四年的时间,一步步走来,一环套着一环,步子虽然迈的有点急,却也能称得上一声按部就班。

    这体现出了李破的治国风格,不图一时之利,谋有长远。

    之所以步子迈的有些大,主要还是因为想趁着隋末战乱刚刚平息,保守势力还未抬头的机会行事罢了。

    这是打破旧有观念,突破数百上千年的窠臼的最佳时机。

    按照李破的想法,他要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有别于历代的教育体系,甚至是改变一下人们的旧有观念,拉一把深陷于人文科学的读书人,让他们关注一下社会科学。

    自古以来中原精英阶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士大夫阶层的毛病后来人大多都知道,以当前的形势看来,他们还并不算保守,没有产生朱子理学之类学派的土壤。

    可从秦汉以来产生的诸子百家学派多数都可以归为人文科学之列,这也就导致了士大夫们对自身修养太过专注,而忽略了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和探索。

    这无疑是个很大的课题,会影响到文明的走向。

    作为一个“有见识”的皇帝,李破自然要对此做出一番干预,至于效果如何,结果又会怎样,嗯,也只能说到时候便知道了。

    十年二十年不算长,三十四十年也许还不够,百年大计就是这种样子了。

    朝臣之后的反应既不热情也不消极,大家多数都认为,皇帝的种种举措是在关注民生,是战乱之后,让百姓休养生息的一部分。

    即便当世的智者,也无法在这种问题上有太过深刻的见解,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分类,同样也就不会想象到社会科学对于生产关系,文明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

    那不是改朝换代之类的事情可以比拟的,在漫长的文明历程当中,各人的一生皆如暗夜之萤虫,闪烁即灭,无法常照古今。

    即使是皇权,在这样的问题上面,也如拉车之劣马,气喘吁吁,负重前行。

    ………………

    李破一直在小心拨弄,没有靠什么发明创造来让人“眼前一亮”,同样也没用后来的规章制度生搬硬套,改变局面。

    任何上位者都会明白,那太扯了,就像是小孩子在过家家,管理一个国家的人若还那么幼稚,又如何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胜出?难道以为当世之人都是傻子吗?

    那样的话,李破的下场估计比杨广的结局还要惨上几分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