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诡三国 >
    


    斐潜哼了一声,也没多说,便是又来到了前厅,『来人,传裴巨光前来!』

    裴茂不多时就来了,依旧像是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规规矩矩的向斐潜行礼而拜。

    『且坐。』斐潜说道,『上茶!』

    裴茂谢过,然后端坐饮茶。

    沉默。

    斐潜从裴茂的身上收回了目光,然后轻轻的敲了敲桌案。

    『今有一惑,特询巨光……』斐潜缓缓的说道,『子产智乎?何吏以鱼欺之?愚乎?然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裴茂端着茶碗的手轻轻一抖。

    大家都是明白人。

    所谓明人不说暗话,暗人不说骚话,骚人么……

    嗯,这些都只一般性的说法,而大多数的时候,在大汉的官场之中如果不懂得暗话的,恐怕也就当不了什么明白人。更何况对于裴茂这样的人来说,若是不知道子产是何许人也,那么几乎就是经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面去了。

    孔老夫子曾说过,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惠人也。』

    而子产,便是这个样子的『惠人』。

    说起中国古代法家,人们经常想到的多是商鞅、韩非、李悝等人。他们虽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却不是法家的鼻祖。

    那么法家的鼻祖是谁?

    不是商鞅、韩非、李悝,也不是管仲、皋陶,法家的鼻祖是子产。

    郑子产,但是他不姓郑。

    子产执政前,晋楚两强争霸,郑国身处两强之间,内部贵族矛盾重重,郑国贫弱而混乱。子产执政后,一方面,运用其政治智慧在列强之间穿梭外交。另一方面,开始在郑国内部变法图强,大力改革郑国的土地和税赋制度。

    然而,最能体现子产政治气魄和法律思想的,是子产铸刑书之事。

    古代国家在未有法典之前,大都经历过一个秘密法的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隐蔽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

    子产决心打破这种愚昧,郑简公三十年,子产铸大鼎,将国家法律条文铸在上边,把鼎放在城中繁华之处向世人公布。

    此举自然是国内国外,全数都是反对。

    第一年,郑国人嚎哭诅咒,『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