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此时之西域水草丰美、人口繁盛、部族林立,实乃帝国不可舍弃之战略要地。
高阳公主咋舌:“天天听他们念叨郎君当初数千里驰援西域,最终于天山脚下大破大食军队,本以为大食也是如西域胡族那样的国家,只是地盘略大一些、人口略多一些而已,却不知居然如此强盛。”
大唐之强盛,她自是感同身受,以此推之,便可想象大食是何等国土广阔、国势强悍。
此等当世强国疆场争胜利,动辄十数万、几十万人的大战,的确再是小心亦不为过。
哪一个国家也承受不住此等失败……
见她这般惊诧,房俊反而笑道:“也仅只是强大而已,譬如当年的匈奴、今日之突厥,随风而起、随风而落,在那一片文化荒漠之上,难以建设一个持续强盛的国家。”
一个国家、亦或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的底蕴是什么?
很简单,是文化。
文化造就了身份认同与凝聚力,确立了价值观与道德规范,延续了历史传承与智慧积累,且能在危急时刻提供精神支撑,增强全民族的心理韧性,在困境之中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西方没有文化,它们的“教廷”承担了类似的作用,但是与强盛繁荣的华夏文化相比,其犹如沙滩上的堡垒一般,看似坚固宏大,实则不堪一击,国势强大之时自能凝聚人心、号召万民,可一旦国势倾颓,立刻随风散去。
所以华夏能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之中“分久必合”,也能在日复一日的倾颓衰败之后,于废墟之中完成重建。
国号在变,政体在变,但文化内核却始终不变,无论祂叫做“秦”“汉”“唐”“宋”“明”,甚至“元”“清”,只要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继承了传承华夏文明之重任,便是神州大地之一部分。
从这一点来说,饱受诟病的儒家居功至伟。
所以世间之事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纵然儒家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其在华夏传承之中所作出的不可磨灭之贡献,必须予以承认且给予肯定。
“文化?”
正在给房俊洗脚的俏儿抬起头,有些懵懂:“就是魏王殿下现在主持的那个什么‘文化振兴会’?”
房俊想了想,解释道:“‘文化’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创造,而且未必内外如一、一以贯之,对内,文化要利于族群之传承、国家之发展,对外,则要利于利益之获取、影响之扩大。”
俏儿眨眨眼:“内外不一嘛?便
高阳公主咋舌:“天天听他们念叨郎君当初数千里驰援西域,最终于天山脚下大破大食军队,本以为大食也是如西域胡族那样的国家,只是地盘略大一些、人口略多一些而已,却不知居然如此强盛。”
大唐之强盛,她自是感同身受,以此推之,便可想象大食是何等国土广阔、国势强悍。
此等当世强国疆场争胜利,动辄十数万、几十万人的大战,的确再是小心亦不为过。
哪一个国家也承受不住此等失败……
见她这般惊诧,房俊反而笑道:“也仅只是强大而已,譬如当年的匈奴、今日之突厥,随风而起、随风而落,在那一片文化荒漠之上,难以建设一个持续强盛的国家。”
一个国家、亦或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的底蕴是什么?
很简单,是文化。
文化造就了身份认同与凝聚力,确立了价值观与道德规范,延续了历史传承与智慧积累,且能在危急时刻提供精神支撑,增强全民族的心理韧性,在困境之中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西方没有文化,它们的“教廷”承担了类似的作用,但是与强盛繁荣的华夏文化相比,其犹如沙滩上的堡垒一般,看似坚固宏大,实则不堪一击,国势强大之时自能凝聚人心、号召万民,可一旦国势倾颓,立刻随风散去。
所以华夏能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之中“分久必合”,也能在日复一日的倾颓衰败之后,于废墟之中完成重建。
国号在变,政体在变,但文化内核却始终不变,无论祂叫做“秦”“汉”“唐”“宋”“明”,甚至“元”“清”,只要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继承了传承华夏文明之重任,便是神州大地之一部分。
从这一点来说,饱受诟病的儒家居功至伟。
所以世间之事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纵然儒家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其在华夏传承之中所作出的不可磨灭之贡献,必须予以承认且给予肯定。
“文化?”
正在给房俊洗脚的俏儿抬起头,有些懵懂:“就是魏王殿下现在主持的那个什么‘文化振兴会’?”
房俊想了想,解释道:“‘文化’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创造,而且未必内外如一、一以贯之,对内,文化要利于族群之传承、国家之发展,对外,则要利于利益之获取、影响之扩大。”
俏儿眨眨眼:“内外不一嘛?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