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就是来找茬的。

    若是不理吧,说不准朝会之后,他许新年又会多一个“伪君子”的骂名。

    就在这时,王首辅走了过来,没有说话,只是冷漠的扫了一眼周围的官员。

    众官当即噤声。

    钱穆笑了笑,不管许新年应不应声,他要表达的东西,已经传达出去。

    之后再无动静,直到卯时来临,鼓声响起。

    文武百官保持沉默,穿过午门,过金水桥,从品级高低,依次列队。

    只有那一小撮人,能进金銮殿。

    许新年身为本次风波的核心人物之一,也被准许入殿,但得站在大殿门口位置。

    随着诸公入殿,几分钟后,永兴帝就到了。

    他高坐龙椅,俯瞰众臣,高声道:

    “各地灾情严重,朕身为一国之君,甚是痛心,诸位爱卿可有赈灾良策?”

    底下的诸公、勋贵们露出了“早知如此”的表情,不痛不痒的提了几个建议,比如减免赋税,号召乡绅捐款等等。

    永兴帝就说:

    “既要捐款,理当由朝廷做出表率,由众爱卿做出表率。如此,乡绅才能心甘情愿,也能警告办事官员,避免他们中饱私囊。”

    只号召乡绅捐款,不出意外,那些银子多半会被层层剥削。

    几名党派的党魁、勋贵,默契的先后出列,高呼“不可”。

    这时,大理寺卿出场了,沉声道:

    “陛下,朝中风气腐败,贪污之风盛行,以致于国库空虚,捐款治标却不治本。要想赈灾,必先清扫歪风邪气。”

    话音落下,好战分子,户部给事中出列,高声道:

    “陛下,臣要弹劾翰林院庶吉士许新年,收受贿赂。”

    殿内无人说话,也没人质疑翰林院的庶吉士能收受什么贿赂,似乎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事。

    吏部给事中出列,高声道:

    “陛下,臣要弹劾翰林院庶吉士许新年,打着王首辅的旗帜,收受贿赂。”

    接着,六部给事中纷纷出列,弹劾许新年。

    能站在金銮殿里的,个个都是老油条,立刻明白这些人在玩什么把戏。

    这是他们的反击。

    以许二郎为切入点,反抗永兴帝,反抗王首辅。

    这么做既不会彻底激怒永兴帝和王首辅,又能给出自己的态度,告诉永兴帝,我们要干掉你的冲锋卒,来一个干掉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