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在地上。

    “大家起来。”李易抱拳,道:“论生财之法,你们不行;论劳作之能,我不行。庄上事,多为劳作,今后便拜托给诸位了。”

    “东来兄有礼了,果然是景色宜人之所啊。”

    “书胜贤弟别来无恙,未想今日能巧遇贤弟。”

    “十六郎还是那般风流倜傥,可作新诗否?”

    “一只鸭子不温暖,两只鸭子共御寒。闰二月十五日,冯才子所作双鸭同情诗,叫人难以忘却。”

    天又一次亮了。

    一大早,四十二个学子们的同窗们便纷纷赶来。

    相互见面,寒暄问候。

    李易在旁看着,对别的他倒是能接受。

    但那什么鸭子的诗……

    其实他都不想出现,但作为东主,他必须跟所有人先打一轮招呼,然后才可以消失。

    四十二个学子人缘看上去不错,居然找了三百多人一起来玩。

    李易打一圈招呼,主动退去,把空间让还学子们。

    庄子里的小孩子负责游走在人群中端茶倒水,主要是听人家学子们怎么交流。

    以后他们也可以是学子,先学学。

    十七个孩子换上了新衣服,这匹用来买酱油的绢不错。

    属于新绢,可以做衣服穿的。

    不像很多绢就在那放着,里面都糟了,当货币用。

    还有的里面有泥土配重,但少了尺寸。

    买酱油的一百匹不是,乃新绢。

    李易看着好,询问一番,一匹绢给这些孩子做衣服,正好一人能做一套。

    他就拿出来一匹,孩子的家人连夜给制作,反正有沼气灯,不伤眼睛。

    而且针也是好针,还有纯铜的顶针戴。

    主要是大家采用流水作业,一个人负责一个地方,十七个孩子的衣服很快制作好。

    十七个孩子里有五个女娃娃,穿上儒服,看着比男孩子可爱多了。

    庄子中的四个男仆负责烤串儿,之前烤一遍了。

    现在的串儿是熟的,加个热,然后抹酱撒调料即可。

    不过呢,不撒调料。

    每个学子面前一个小碟子,里面有调料,自己沾着吃。

    实在是调料太贵了。

    不管是盐、孜然,还是辣椒油,哪个舍得扔火里?

    今天烤的,除了牛肉串,还有羊肉串。

    一肥一瘦隔着穿在竹签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