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李易把现在在户部学习的人职务独立出来,不参与到具体的收税过程当中。

    毕构轻轻点头,眼睛看向争抢着购买涨价了的煤油灯和暖水瓶的人:“还得等上一年,他们涨价了怎还着急买?”

    “因为过几天还涨价。”郭子仪在旁边给出答案。

    他地位特殊,从六品的长史,却不需要给除了陛下之外任何官员面子。

    其他官员平时跟羽林飞骑不接触,更不用说与郭子仪往来了。

    “一直涨?最后能买的人会少。”毕构问出了和郭子仪同样的问题。

    郭子仪给解答:“等着过一段日子……”

    他把李易那套新的好产品的购买资格权说出来,看毕构的时候微微摇头,意思是你想不到吧?

    毕构:“……”

    “小易,不如你来当户部尚书吧。”毕构再说出和郭子仪一样的话。

    “老毕,你现在还能任命户部尚书了?你辞去户部尚书,谁来当,也是陛下说得算。”

    李易观察着毕构的脸色,他在看毕构有没有生病。

    资料上显示,今年毕构要生病,然后挂掉。

    具体什么时候没说,反正就今年。

    毕构被看得很不自在,换个话题:“地方官员升迁,不可仅以税收来计,不然恐强征利税。”

    说起这等事情,他熟悉,以前他一直上书要停了由皇帝直接发到中书省的封官的官员。

    后来撤了又封,直到李隆基杀了一堆人,包括安乐公主,那些之前被封的官员才大部分又挨收拾下去。

    还有九品之外的流外官提拔,以前的时候是觉得哪一个好了,可以直接提拔到从九品下。

    他给出的提议是,流外也有九品,同样的一品一品往上考,不然流外九品就成了形式。

    现在他跟李易说地方官员政绩考评的问题,谁收税多谁就升官,其他方面的考评还要不要了?

    然后会出现明明只能卖五十缗的货物,征税的时候非要说值一百缗,商人吃亏。

    李易给毕构点了个赞:“这得看一个地方的人口和交下来的租调多少,地方越繁荣,税越多。

    如无特殊情况,一个下县的税和上县的一边多,必然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

    不是下县采取手段多收了税,就是上县采取手段放了税。”

    李易给出一个衡量的方法,下县人口少,上县人口多。

    人口少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