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像有预订票功能了,啥时候开放?”一些网友,比如花骨朵那帮人,“他们的电影至少凭口碑值得我先买一张票——看好,是一部一张票,看完再说。”
网上又空了。
关荫那帮粉丝办事很邪乎。
你要说现在这么好的宣传电影的机会要是能利用好,那得节省多少宣传费用啊是不是?
可他们愣是不用这样的机会。
不屑于使用这种机会,或者说压根不需要这种宣传电影的“大好机会”。
他们在干什么?
在沉下心来好好看舞台上的演出。
“央视综艺节目办的的确好,请的都是很有实力的艺术家,演的果然很好,可总觉着差了点什么。”
贴吧里许多人一边看节目一边讨论。
“不是他们演得不好,也不是他们演的好不好,而是他们找的人,基本上都是基础不错,演技最起码能合格的人员,演的好,演出了水平,点评也很犀利,可我们观众只能自始至终站在外面看着,看个稀罕劲儿,但江东卫视这个节目以前我們没发现,这次一对比我们看出来了点,这些演员论能力很有差别。但有看头啊。”
嘉宾席集体搓着胳膊,观众席上不少人捂住了自己的脑子。
“君不见”三个字并不亢奋,而是较为平和的“抑扬顿挫”的那种感觉。
而后,“黄河之水”也并没有立即提高,甚至略微有些低沉,但却低沉的恰到好处,就仿佛是平静的陈述一个事实或者铺开一张水墨画卷。
然而“天上”两个字却蓦然提高,仿佛真是黄河之水奔腾东下,刹那间撞在悬崖峭壁,发出震动天地的回声一般。
又到了最后一个“来”,却是清朗潇洒的,犹如真的在呼唤那一声“黄河水来”一样。
滚滚直下的宛如雷音一般的音调,刹那间,还需要什么bgm,那本就是黄河奔涌的交响乐曲,排山倒海无可阻挡者!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又是潇洒略带着愤懑,而后仿佛苍凉一声轻笑,拈白玉杯微微笑,疏懒靠在山石上吞吐清风的好男子,“与尔同销万古愁。”
愁字方毕愁又来,袅袅余音久不散去。
“好好好,停,最后一句,”刘威连忙抓自己的耳朵喊停,“另一首诗,‘欲渡黄河冰塞川’。”
有了。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皆用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