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吃,想必也不会反对。

    所以他们乐得支持。

    ……

    五月份,项南前往西北农业大学,在那里购买了葡萄、枸杞、苹果、香梨的种苗,预备栽种到了自家的果园里。

    西北农业大学,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创建于一九三四年。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实力,位居全國前列。

    项南准备跟他们合作,一是求购最先进、最优质的种苗;二是希望获得专家的协助。

    他虽然有谢永强的果木栽培技术,但东北的气候、水土,跟寕夏的气候、水土,毕竟不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还是需要专家的指导,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果树栽种成功,果园年年丰收。

    西北农业大学,对于项南的求助,也很重视,不仅提供了优质种苗,而且还派出一支由教授、学生组成的团队,专门帮助项南种果树,带领金滩村的农村致富。

    而项南也投桃报李,向西北农大捐款五万元人民币,并保证在自己的下部作品中,重点表扬西北农业大学。

    ……

    五月十五号,六辆解放牌大卡车驶进了金滩村。

    随后,金滩村的村民就被组织起来,以四十元一亩的价格,在项南、农业教授、学生的指挥下种果树。

    这个价格让村民们振奋不已,纷纷报名参加。

    四十元一亩,这价格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太棒了。

    他们在砖窑厂、砂石厂打工,一天累个臭死,也不过才赚几元钱。现在种树,一亩地就赚四十元。

    而一个壮劳力一天怎么也能种半亩地的树,那就是二十元钱,可比筛沙子、搬砖头轻松多了。

    因此一家老小齐上阵,挖坑的挖坑,浇水的浇水,忙得是热火朝天。

    玉泉营对项南在金滩村建果园一事也非常支持。

    一来,果园能为金滩村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二来,果树种好之后,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当地的环境。

    “安同志,真是要谢谢你咧。”他感激的道。

    “都是乡里乡亲,不必客气。”项南摆摆手笑道,“马同志,额在这里建果园,往后还要你多照顾。”

    “木说得,有啥事你说话。”马得福点了点头。

    “要说事儿,还真有事。”项南笑道,“一个是水的问题。现在灌溉支渠还没有修上,用不了扬水站的水,浇水就只能靠车拉。而果树是需要非常水滴,一趟趟拉水成本实在太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