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型倒是没什么,有了试验舰在前面撑着,总比瞎摸索好,但猛地放大一倍,心里还是有些打鼓。何况夏威夷船厂目前造过的最大船舶也不过是六千吨的货轮,如今一下子要上万吨级军舰,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而且大量火炮都堆砌在上层甲板,使得水面以上的船体重量猛增,这对于稳定性是个极大的考验!
如果说上万吨级大小的军舰还能咬牙试试的话,那么在航速上,则成了其他人重点攻击的目标!一万吨级战舰,即使采用了新船型,要达到24节航速也需要近三万马力,根本不是目前还处于研发状态,极不稳定的蒸汽轮机可以办到的。
要知道仅仅这半年,实验舰装备的蒸汽轮机就已经罢工数次了,其中一台更是在不久前直接报废,使唐晓不得不派拖船把试验中的军舰拖回来。
而且要维持24节的高航速,还有个最大的制约,那就是主轴!
此时战舰主轴采用的都是高强度镍钢,质量虽然不错,但不耐热,时间一长就容易过热变形,像决心级这样的重巡,号称时速21节,实际上21节只能维持半个小时,就算降低为18节,也只能维持4小时左右,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以12节左右慢速航行。
但李大少爷却有自己的打算,李氏动力试验室三年前就已经立项大型汽轮机项目,并且在半年前第一批两台就已经安装到了实验舰上测试。从数据来看,的确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而且故障率太高,无论是实际功率,还是稳定性都很差。可经过他不久前的实地考察和了解后发现,造成这个原因并非是因为设计缺陷,问题是出在加工上。
毕竟檀香山底子薄,重工业这个东西可不是光靠钱就能砸出来的,但工艺上也不是没办法改进,只要花时间认真雕琢也是可以取得突破的,何况造舰时动力系统安装总是滞后的,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改进,在他看来已经足够了!
至于主轴发热,那更好办了,特种钢实验室已经在硬度和耐热性更强的钨锰合金钢上取得了突破,完全可以满足长时间高航速的需要,即使达不到连续24节,起码连续20节以上是没问题的,要做的只是从实验室拿出来,以最快速度工程化而已。
最后剩下的就是火力系统了,和皮埃尔两眼发光紧握拳头不同,以陈平为首的海军军官们个个摇头,表示不满!
这种不满并非针对皮埃尔和他舰炮设计团队,毕竟檀香山底子太薄,要想这么快拿出大口径火炮的确是为难他们了,但用152毫米口径做主炮,所有人都毫无信心。
如果说上万吨级大小的军舰还能咬牙试试的话,那么在航速上,则成了其他人重点攻击的目标!一万吨级战舰,即使采用了新船型,要达到24节航速也需要近三万马力,根本不是目前还处于研发状态,极不稳定的蒸汽轮机可以办到的。
要知道仅仅这半年,实验舰装备的蒸汽轮机就已经罢工数次了,其中一台更是在不久前直接报废,使唐晓不得不派拖船把试验中的军舰拖回来。
而且要维持24节的高航速,还有个最大的制约,那就是主轴!
此时战舰主轴采用的都是高强度镍钢,质量虽然不错,但不耐热,时间一长就容易过热变形,像决心级这样的重巡,号称时速21节,实际上21节只能维持半个小时,就算降低为18节,也只能维持4小时左右,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以12节左右慢速航行。
但李大少爷却有自己的打算,李氏动力试验室三年前就已经立项大型汽轮机项目,并且在半年前第一批两台就已经安装到了实验舰上测试。从数据来看,的确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而且故障率太高,无论是实际功率,还是稳定性都很差。可经过他不久前的实地考察和了解后发现,造成这个原因并非是因为设计缺陷,问题是出在加工上。
毕竟檀香山底子薄,重工业这个东西可不是光靠钱就能砸出来的,但工艺上也不是没办法改进,只要花时间认真雕琢也是可以取得突破的,何况造舰时动力系统安装总是滞后的,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改进,在他看来已经足够了!
至于主轴发热,那更好办了,特种钢实验室已经在硬度和耐热性更强的钨锰合金钢上取得了突破,完全可以满足长时间高航速的需要,即使达不到连续24节,起码连续20节以上是没问题的,要做的只是从实验室拿出来,以最快速度工程化而已。
最后剩下的就是火力系统了,和皮埃尔两眼发光紧握拳头不同,以陈平为首的海军军官们个个摇头,表示不满!
这种不满并非针对皮埃尔和他舰炮设计团队,毕竟檀香山底子太薄,要想这么快拿出大口径火炮的确是为难他们了,但用152毫米口径做主炮,所有人都毫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