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三联装火炮的提出者,意大利人皮埃尔虽然早在去年初就被聘为檀香山首席火炮专家,他的第一门三联装76毫米实验炮也通过了测试,而且那时李默还亲自解决了三联装火炮最被人诟病,也是最终被意大利海军否决的散射问题,在中间那门炮上安装一个0.2秒延迟器的设计,当时还被所有人誉为神来之笔。
但解决了精度,不代表就可以使用,三联装火炮毕竟是新玩意,没接受过实战检验,何况现在实验的76毫米炮和152毫米炮在结构上,重量上都不相符,要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拿出全新的三联装152毫米火炮,压力实在太大,一旦赶不上进度,将造成整个靖海计划的延误,造成重大损失。
所以说他们还是建议看看能不能购买一些双联装203毫米火炮,虽然技术最好的英国人关上了大门,德国人因为口径不同暂不考虑外,意大利和奥匈都有203毫米火炮技术,而且意大利人不久前还初步同意出售大口径全部舰炮技术,即便是没法立即工程化,也可以买些回来应急!
要知道日本这次的订购的重巡主炮可都是按照压倒决心级来建造的,采用的都是45倍口径203毫米主炮,甚至在法国开造的那艘重巡上面,还安装了10英寸254毫米双联装主炮。
自己这边用152毫米,这不是明显吃亏吗?
在此问题上,李大少爷再一次力排众议,乾纲独断,根本不给陈平等大炮主义者机会,首先告诉他们,自己要造的是轻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本来就是辅助舰队本阵的。
“万吨级轻巡洋舰?!”陈平等人咂舌不止。
李大少爷撇撇嘴,继续解释起两种火炮的优劣。
152毫米和203毫米之争结论其实早有了,仅从数据上看,同口径倍数的152毫米炮无论射程还是弹丸质量,以及穿甲能力,都不如203毫米炮,但这其中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弹药造成的。
作为后世人,李大少爷比任何人都清楚制约火炮的不光是炮本身,炮弹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这次他要采用的152毫米火炮,完全是全新设计的,首先就是倍数问题,为了增强大射程,提高弹丸动能,加强穿甲能力,李默将炮管长度提到高了史无前例的52倍口径,这几乎是152毫米炮的极限了。
随之而来的改变是采用新型材料,增大膛压,加大弹丸质量,提高发射药装量,开始研究专门的穿甲弹,再配合目前夏威夷独家的tnt装药,理论穿甲能力完全可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