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此安排,杨沅应该也会欣然应允才是。

    众参政一番推敲,觉得毫无问题了,便一起去见宰相沈该,要求监国“便殿议政”。

    这就相当于皇帝就某一问题召开的御前会议,召集宰相、执政、枢密院、六部等中枢大员,共同商议决定。

    沈相也已首肯,晋王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所以翌日一早,晋王便摆仪仗,出王府,前往皇宫便殿,与中枢大臣们议事。

    这边仪仗尚未出发,门前侍卫就把方老太爷一家三口给轰到对面巷子里去了。

    他们自然是不敢触怒王爷,阻止王爷出巡的,乖乖卷起席子铺盖和声讨杨沅的旗幡、梆子,便去了巷中回避。

    等王爷出去了,他们又到王府门前继续哭诉叫骂。

    他们是来请愿的,叫骂的也是杨沅而不是晋王。

    这么多双眼睛看着,晋王府自然不好对他们动手。

    赵璩从正门上朝去了,嘉国公主则从侧门悄然进了王府。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理,小公主两腮有肉了,脸上也有了血色,再也不是那副一碰就碎的瓷娃娃模样。

    这里边既有针炙、推拿的功劳,有药膳调理的功劳,也有正常饮食尤其是情绪改善的原因。

    小小年纪,被人如临大敌地保护着,这也不许,那也不让,什么毛病没有的孩子也要困出一身病来,何况是她。

    太皇太后把嘉国小公主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官家和皇后回来后,看到女儿这般变化,必然欢喜。

    所以,太皇太后便不再约束小公主出入宫闱。

    小公主的玩心也野了,而且她其实不大爱来晋王府,对她还说,还是杨家好玩。

    不过,长公主进宫向太皇太后问安的时候,已经告诉过她,这几日杨家有亲眷过世,在办丧事,不方便过去。

    其实鹿溪这么说只是个借口,主要是因为骆药师居然是个刺客,那么他还有没有同党安插在杨府周围,现在还不得而知。

    而且吏部现在对杨沅正疯狂发击,风口浪尖上不便让小公主过去,万一碰上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殊为不美。

    嘉国公主把鹿溪的理由当了真,既然杨府近来不方便去,宫里又实在无聊,那晋王府就成了她的唯一选择。

    ……

    今日“便殿议政”的事,杨沅自然是提前知道了,晋王第一时间就派人与他通气了。

    坦白讲,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