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几倍,这还了得,不行,不能再搞海禁政策了,咱的大明也要分一杯羹。

    他之前下令海禁,不和海外进行贸易往来,主要是形势所逼。

    大明刚刚建立,北方还没有彻底平定。

    而此时东南沿海一带又有倭寇横行,虽然构不成大的危害,但总归是一个麻烦。

    所以为了集中力量扫平北方余孽,就下令海禁暂时不予理会倭寇。

    但现在既然知道海外的棉花纺织市场这么惊人,那他说什么也要参与其中,不能让印度独吞其中的利润。

    大明现在广泛种植棉花,根本就不愁货源。

    只要开辟海外市场,把棉花销往海外,那定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以大明目前的实力,根本就不惧和印度竞争,肯定可以打败印度,抢占海外的棉花市场,给大明带回来数之不尽的银子。

    甚至于英国都可以把印度变成殖民地,他们大明未必不可以。

    他在世界地图上面看到过英国的地理位置,远比大明小得多。

    就这么一个弹丸小国,就能殖民面积广大的印度,他的大明也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1730年,约翰怀特发明的卷轴纺纱机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纺纱工作变得适合妇女和儿童,扩大了劳动参与的范围。

    1733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凯创造了织布飞梭,使织布机的效率大幅提升,再次证明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然而,与这高效的织布技术相比,纺纱机的改进却迟迟未能跟进。

    传统的纺车逐渐落伍,未能适应新的速度。

    这导致棉纱的需求超过供应,市场需求急速攀升,而购买价格也相应上涨。

    英国海外商品销售不断增加,但手工工厂的生产技术供应却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提高产量,人们纷纷着手改进生产技术。

    在棉纺织领域,飞梭织布工具的发明成为了突破口,极大地提升了织布速度,同时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十八世纪中叶,飞梭的发明加快了织布速度,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这时英国的纺纱机同中国的差不多,但是更笨重。

    棉纱需要众多家庭纺车慢慢纺出来,收购价高,棉纱供不应求。】

    视频中飞梭的演示画面让各朝古人眼前一亮,深受启发。

    尤其是那些在家纺织布匹的妇女,看到飞梭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