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战顾命八大臣,这场戏精彩。
慈禧和慈安结盟对抗顾命大臣,咸丰临终前的安排最后还是失策了,他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
之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的表现就很愚蠢,一点也没有明君的样子。
现在咸丰看不清形势,临终前的安排全部作废了,他反而觉得这就是咸丰正常的水准。
要怪就只能怪咸丰识人不明吧,没有看清肃顺的野心勃勃。
咸丰想得还挺好的,让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一道辅佐小皇帝。
结果没想到,咸丰刚一死,顾命大臣就想着大权独揽了。
他很好奇,要是咸丰知道自己死后就有人跳出来,不知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不过他也不禁感叹,有愚蠢的君主,就会有愚蠢的臣子。
在他看来,肃顺明显就是脑子缺根弦,居然一下子把两宫太后都给得罪了。
论实权,两宫太后的权力比顾命八大臣要大得多。
即便想要大权独揽,也应该逐一消灭也是最佳方案。
先把慈禧干掉了,再来干掉慈安。
而不是一下子得罪两人,让两宫太后联合起来。
“八大臣是咸丰生前指定的执政官,那么两宫太后能不能推翻咸丰遗诏,另寻听话的执政官呢?事实上还真的可以。”
“咸丰生前担心皇权被篡夺而设计出的权力制衡方案,看似巧妙均衡毫无披露,实则漏洞百出。”
“八大臣的执政根基其实很弱,了解一下咸丰留下的这些托孤大臣就知道了。”
“头一个是铁帽子王怡亲王载垣,他是三朝老臣,道光驾崩时他就是顾命大臣。”
“现在咸丰驾崩,他还是顾命大臣,因资历老又深受咸丰信任,故而是名义上的八大臣之首。”
“第二个是铁帽子王郑亲王端华,他也是三朝元老,两届顾命大臣。”
“因受宠不及载垣,因此排在第二位。”
“第三个是景寿,满洲镶黄旗人,世袭封一等公家。”
“他是咸丰姐姐的额驸,既是满洲勋贵,又是外戚,位列顾命八大臣的第三位。”
“排第四的是明星人物肃顺,他是端华的亲弟弟。”
“但同人不同命,端华是铁帽子亲王,肃顺只是三等辅国将军。”
“当然,肃顺的职务并不低。”
“咸丰一朝,肃顺累任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
慈禧和慈安结盟对抗顾命大臣,咸丰临终前的安排最后还是失策了,他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
之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的表现就很愚蠢,一点也没有明君的样子。
现在咸丰看不清形势,临终前的安排全部作废了,他反而觉得这就是咸丰正常的水准。
要怪就只能怪咸丰识人不明吧,没有看清肃顺的野心勃勃。
咸丰想得还挺好的,让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一道辅佐小皇帝。
结果没想到,咸丰刚一死,顾命大臣就想着大权独揽了。
他很好奇,要是咸丰知道自己死后就有人跳出来,不知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不过他也不禁感叹,有愚蠢的君主,就会有愚蠢的臣子。
在他看来,肃顺明显就是脑子缺根弦,居然一下子把两宫太后都给得罪了。
论实权,两宫太后的权力比顾命八大臣要大得多。
即便想要大权独揽,也应该逐一消灭也是最佳方案。
先把慈禧干掉了,再来干掉慈安。
而不是一下子得罪两人,让两宫太后联合起来。
“八大臣是咸丰生前指定的执政官,那么两宫太后能不能推翻咸丰遗诏,另寻听话的执政官呢?事实上还真的可以。”
“咸丰生前担心皇权被篡夺而设计出的权力制衡方案,看似巧妙均衡毫无披露,实则漏洞百出。”
“八大臣的执政根基其实很弱,了解一下咸丰留下的这些托孤大臣就知道了。”
“头一个是铁帽子王怡亲王载垣,他是三朝老臣,道光驾崩时他就是顾命大臣。”
“现在咸丰驾崩,他还是顾命大臣,因资历老又深受咸丰信任,故而是名义上的八大臣之首。”
“第二个是铁帽子王郑亲王端华,他也是三朝元老,两届顾命大臣。”
“因受宠不及载垣,因此排在第二位。”
“第三个是景寿,满洲镶黄旗人,世袭封一等公家。”
“他是咸丰姐姐的额驸,既是满洲勋贵,又是外戚,位列顾命八大臣的第三位。”
“排第四的是明星人物肃顺,他是端华的亲弟弟。”
“但同人不同命,端华是铁帽子亲王,肃顺只是三等辅国将军。”
“当然,肃顺的职务并不低。”
“咸丰一朝,肃顺累任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