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之所以有今天,说到底也是为了权力之争。

    只能说在权力面前,亲情都要靠边站。

    不过从政治能力方面来说,权力在慈禧手中要比光绪好得多。

    他已经见识到了光绪的无能,要是光绪掌权变法维新,对天下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经过十多年含辛茹苦的养育,到了1887年,光绪16岁的时候。”

    “慈禧也做出了重要决定,为光绪举行亲政典礼,并宣布归政光绪。”

    “按照正常程序,慈禧应该在光绪18岁大婚后再宣布归政。”

    “所以当慈禧提出这个想法后,大臣们都十分紧张。”

    “当时的大清风雨飘摇,没有一个老练成熟的政治家掌舵,国家怎么往前走?”

    “把国家交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显然不合适。”

    “面对大臣们的极力挽留,慈禧只好又训政了两年。”

    “但到了1889年,当光绪年满18岁的时候。”

    “慈禧坚决交出了大权,跑到颐和园养老去了。”

    “只是在养老的同时,每每遇到大事,慈禧都会亲自为光绪把关。”

    “等到光绪完全成熟了,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托付给光绪了。”

    “由此看来,至少在那个时候,慈禧并不贪恋权力。”

    “当然大家可能会认为慈禧当时是迫不得已才交权,可是如果站在慈禧的立场,就能发现慈禧做这个决定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时的慈禧已经54岁了,为大清操劳了近30年,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慈禧感到累了,她把权柄交给光绪,自己去养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决定。”

    “站在常人的角度来说,慈禧对光绪的抚育之情并不比亲生母亲差。”

    “而慈禧也认为光绪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把权柄交给儿子很放心。”

    “如果剧情就这样发展下去,慈禧就会成为第二个孝庄,前后培养了大清的两代君王,最后功成身退。”

    “只可惜孝庄培养的是顺治和康熙,而慈禧培养的却是短命的同治和胡闹的光绪。”

    吕后:作为一个母亲,我非常理解慈禧的想法。

    慈禧把光绪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在光绪大婚后选择把权力交还给光绪。

    在她看来,慈禧的这个决定再正常不过了。

    毕竟把权力还给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