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战时便是军队,可以降低军费开支。

    另一方面,军士们世代生活在一起,已形成一个利益群体,彼此关系密不可分。

    藏兵于民,军政合一,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在外交方面,管仲主张缓和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划清疆界,归还先前侵占他国的土地。

    同时,管仲对待山戎和狄人入侵,与各诸侯国合盟,共同抵抗入侵,彰显大国责任。

    使一度衰败的齐国再次崛起,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诸侯大国。

    正因为管仲全方面的改革,使得齐桓公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为后盾,召集各诸侯国前来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二十四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

    “齐桓公认为南面楚国祸害更大,不愿出兵。”

    “但管仲认为,当时为患一方的,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诸国的祸患。”

    “国君要想征伐楚国,必须先进攻山戎。”

    “北方安定之后,才能专心去征伐南方。”

    “如今燕国被犯,又求救于我国,举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深以为然,于是举兵救燕。”

    “管仲随军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班师回朝。”

    “齐桓公二十六年,当时西北方的狄人也起兵进攻中原,先攻邢国。”

    “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管仲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于是向齐桓公提议。”

    “戎狄性情十分残暴,贪得无厌。”

    “诸夏各国都是亲戚,彼此关心,一国有难,大家都应相助,不能袖手不理。”

    “满足现状的安乐是很危险的,出兵救邢国才是上策。”

    “齐桓公很欣赏管仲的想法,就派兵救邢国,邢国很快得救。”

    “不久狄人又出兵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灭亡。”

    “狄人又追赶卫国百姓到黄河沿岸,宋国出兵救出卫国百姓七百三十人。”

    “就在曹邑立卫戴公为国君,刚刚恢复的卫国,处境十分困难。”

    “齐桓公和管仲派了公子无亏带着五百乘车马和三千名甲士来武装卫国,驻守曹邑。”

    “又给卫君带来乘马祭服,还给卫君夫人带来乘车和锦帛。”

    “此外还有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